浙江在线衢州频道7月24日讯 5月27日,衢州市衢江区省级非遗项目“提线木偶戏”参演了第九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2014“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展演中的“木偶情缘”海宁专场,传统剧目《金兰义》获得“浙江好腔调”奖。6月12日,时隔16天,衢江区选送的2个省非遗传统戏剧“茶灯戏”、“马灯戏”参展在此系列展演的永康站“浙风越韵”专场,又分别获省文化厅颁发的“浙江好腔调”奖。
衢江区素有“文物之邦”、“诗礼之乡”的美称,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量大、分布广、价值高。2007年,衢江区按照“不漏村镇、不漏项目、不漏艺人、不漏线索”的普查要求,投入大量普查力量,走村串户、访问座谈、寻根问底,对衢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拉网式的调查和登记。此次普查,衢江区共投入专业普查员91人次,业余骨干434人次;访问“五老”(即老干部、老教师、老艺人、老工匠、老土地)3567人次,把普查工作落实到衢江区507个行政村。经过普查,衢江区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51738条,种类165种,其中面临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3项,已经失传(或消亡)的32项。
从2006年至今2013年共申报、公布了五批区级非遗名录,截止目前,衢江区区级非遗名录的申报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同时按照省、市非遗申报工作的布署,完成了4批市非遗名录,4批省非遗名录,2批国家级名录的申报工作。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9个,市级名录代表作32个,区级名录代表作71个。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八大门类。
一直以来,衢江区注重对传承人的重视和保护,每年的传承人保护月,通过走访、慰问、座谈、表彰等方式,关心传承人、及时了解传承人的传承情况和生活状态,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赋予他们更大的传承责任。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开展非遗展板展示,项目展演、知识问答等系列活动,扩大非遗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民众了解非遗,参与非遗,共同保护非遗。 每到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一批“非遗”传承人和表演者会在当地的文化礼堂开展演出,每次都能吸引不少村民前往观看。“一方面可以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家园,另一方面向大众展示‘非遗’的魅力,也传承保护了‘非遗’项目,让其重放异彩。”区文广局工作人相告,同时还开展乡土教育,衢江区廿里镇的剪纸、举村乡的木偶戏等都走进了学校,走入了课堂,让学生从小就了解本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展相关活动中有意识地吸收学生参加,从而扩大传承人队伍。
茶灯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