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家长带孩子游泳 这些知识必须了解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7-22 11:05:37

  图片来自浙江在线

  杭州已经进入了夏日的高温酷暑期,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带着孩子前往游泳馆,体验游泳带来的乐趣。

  游泳虽然能让孩子享受一时的清凉,当也可能给孩子带来致命的危险。上周末,杭州就连续发生了三起儿童溺水事件,儿童游泳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有些家长可能奇怪,孩子明明在水里“游的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溺水了呢?

  整理了有关儿童溺水的相关知识,希望打算带孩子去游泳的家长可以好好学习一下。

  专家解析:“无声的溺水”往往发生在呛水或扑腾之后​

  孩子头露在水面外,眼睛睁着,这种情况下是怎么溺水的呢?​

  王亮,浙江省水上救生协会秘书长,他有20多年的水上救生经验。​

  王亮以长期的从业经验判断,孩子应该是先经历了一个呛水的过程,导致大脑失去意识,随后才出现“直立”的溺水现象。刚呛水的时候,也许孩子也曾扑腾过,但可能因为时间实在太短,并没有引起周围人重视。​

  王亮说,一般“无声溺水”发生在会游泳的人身上比较多,这类人会游泳,但泳技不佳,在水里有时掌握不好平衡。水中情况多变,水压、水流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尤其是初学游泳的小朋友,有时在能站得住脚的浅水区也会呛水。​

  “还有一种情况是长时间憋气。”王亮分析,有些人喜欢练习憋气,对自己的能力又没有准确判断,时间过长会造成脑中缺氧,从而丧失意识。​

  家长误区:判断溺水不能光看孩子是否有激烈表现​

  “很多人以为,溺水时会挣扎会呼叫,但实际上很难说。”王亮说,等溺水者出现“无声的直立”状况时,其实已经非常危险了。​

  溺水者刚处于呛水扑腾阶段时,在水压的作用下,还能通过抓住水面上的东西等方式自救。等他不再扑腾了,便意味着人体启动了溺水本能反应。这时候,有些溺水者就会身体上浮,本能反应促使他的嘴巴露出水面想要呼吸,但此时他已经很难挥手或呼救。​

  如果家长一个不小心,没看到孩子之前的呛水过程,等他看到时,孩子已经安静地头露在水面上,家长却浑然不知危险,这是相当可怕的。​

  “很多孩子刚学会游泳时会觉得自己很厉害,遇到呛水等困难,也想要自己去克服,这是相当危险的。”王亮说,在游泳时遇到问题一定要尽早求助,有时候黄金救援的时间可能不到1分钟。​

  提醒:大人一定要看牢孩子,发现异样及时反应​

  有些人在溺水后,并不是一动不动趴在水里,而是静静地直立在水中,甚至头可能在水上,嘴巴还会时上时下,很容易给人造成安全的假象。​

  对此,王亮说,每个人的浮力都有所不同,有些人能在直立的情况下浮起来。如果发现孩子有些异常,大声询问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孩子没反应,一定要马上把他带离泳池。尤其要注意的是浅水区与深水区的交界处,这里水深变化一下子增大,是危险高发区域。​

  游泳尽量选择正规的有专业救生员的游泳场所,最好事先经过系统的游泳培训,掌握较熟练的游泳技能,平时多锻炼,量力而行,下水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熟悉周围环境,服从救生员安排。遇到脚抽筋等情况应保持冷静,不要拼命挣扎,越紧张越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一定要在大人的陪同或监护下游泳,教育孩子不要逞强,也不要过于兴奋,体力不支或遇到困难时及时求助。带孩子去游泳馆的家长,如果孩子年龄小,一定要看紧点。另外,疲劳、身体状况不好或太饿、太饱时切记不要下水,会比平时更容易造成呛水。​

  对于不太会游泳的孩子,一定不要进入深水区,建议不要携带救生圈。“救生圈只适合戏水用,有些孩子过于依赖救生圈,并觉得有救生圈在比较安全,胆子也变大了,会做一些危险动作,其实救生圈很容易滑落造成事故。”​

  以下十种情形可用于判断该人是否溺水​

  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溺水的样子,其实这说明溺水者虽然已经有麻烦了,不过仍然可以借水压,通过抓住水面上的东西等方式进行自救。而等他不再扑腾了,便意味着人体启动了溺水本能反应,溺水者的嘴巴开始浸没在水下,本能反应促使他伸展手臂打压水面,从而使身体上浮,嘴巴露出水面进行呼吸。此时,他们无法挥手或呼喊求救。​

  1.头被浸没于水下,嘴巴露出水面。​

  2.头向后倾斜,嘴巴张开。​

  3.双眼无神,无法聚焦。​

  4.紧闭双眼。​

  5.头发盖住了前额或眼睛。​

  6.看似直立于水中,腿无法运动。​

  7.呼吸急促或痉挛。​

  8.试图游向某个方向,却无任何前进。​

  9.试图翻转身体。​

  10.做出类似攀爬梯子的动作。

  (部分内容来自:浙江在线)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