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常山县以“五水共治”为试金石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7-22 10:05:02

  【专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今年开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常山县将“五水共治”活动作为试金石,以治水促干部作风转变、促企业转型升级、促民生环境改善,推进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形成“五水共治”的破竹之势。6月24日该县的“三河”整治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并在媒体上公示结束,共投入资金达3000余万元,整治长度68.8公里,全县出境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整治完成时间名列全省前列。

  一、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推进干部作风转变。 一是“河长”抓、抓“河长”。全面落实“河长”制,确定了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河长,县委主要领导担任全县“总河长”,常山港和25条小流域,由县领导担任一级河长,并将河长“联系制”改为“领创领衔领办制”,县级河长带头深入一线参与治水工作,不完成、不销号,全程跟踪、全面负责。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共建生态家园”挂联村制度》、《常山县“河长制”等工作问题建议单制度》,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县级部门治水责任。目前,26位县级河长均召开过2次以上的协调会,亲自走访调研联系河流5次以上,县级机关单位与14个乡镇(街道),180个行政村相挂联,落实了河长制联系部门每周开展巡查不少于1次,联村部门每月不少于1次的制度。 二是“认真”抓、抓“认真”。在督查问效中充分发扬“认真”精神,制定了乡镇(街道)“五水共治”工作月度督查考核办法,实现量化排名,在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排名末三位的乡镇(街道)领导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1—6月份,仅县级层面开展的督查暗访就有35次,整改问题247个。在此基础上,开展整改情况二次督查,对动作不快、问题不改的乡镇(街道)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目前,以乡村为责任主体的治水整改全面推进,共出动作业机械570多台(次),参与群众5.2万多人(次),不仅“被督”村的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而且推动了全县面上的治水行动。

  二、以控制污染源为突破口,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改善工业排污设施。以污染物达标排放为重点,狠抓化工、造纸、石灰立窑等行业整治,推进工业园区内企业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将地下渗漏污水拦截后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在此基础上,加快河岸沿线工业企业排污设施的转型提升,减少源头污染。目前,共关停化工、造纸企业9家,整合提升石灰石矿山企业3家,尤其是马车溪沿线所有的石材加工企业通过建设三格式污水预处理池的方式改造提升排污设施,极大地减少了污水直排现象。 二是综合治理农业污染。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和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模式,通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目前,已涌现出以垃圾细分材料、燃料、饲料、肥料、废料“五料分类法”的徐村模式、以“废弃料换燃料,污染源变资源”的泉目山模式,以企业建发酵池、大户建处理池、分区建堆放点“烂胡柚三级处理”的大塘后模式等一批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典型,并在30个重点村进行推广,减量率近70%,测算年消纳农村垃圾4500吨,资源化利用产生经济效益180万元。

  三、以建设生态河道为依托,推进民生环境改善。 一是组织河道清洁“大会战”。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组织机关干部、志愿者、沿岸村民以及部分保洁专业力量开展垃圾河清理大会战,重点清理村庄卫生死角、农村水渠水沟、垃圾河、黑臭河的陈年垃圾、河道淤泥。截止目前,共清理河道130.2公里,清运垃圾8333吨,拆除河道违法建筑200平方米;清淤10万方。 二是打响长效保洁“持久战”。针对集中整治后的部分区域的反弹现象,通过市场化运作、责任制落实等举措强化动态保洁,全县26条主要河道均落实了保洁员。一方面对重点难点地区,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专业公司,采取定河道、定责任、定报酬的方式,落实对相关区域的日常保洁。依托专业保洁队伍保洁船、除草机、中转车等专业机械齐全的优势,有效确保河道两岸无垃圾,堤身整洁和河道水面清洁。另一方面,为革除陋习,树立新风,积极组建党员巡河队、“老骥义务清扫队”、“村嫂”治水队等,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促面。将河道保洁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中,以村民自治实现河道管理长效化,确保不出现反弹现象。 三是发动生态修复“反击战”。加快实施“独流入海”等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河岸护堤功能。同时,进行河岸生态涵养林种植,增强森林固土护坡、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积极探索并大胆试验水土保持生态护岸、水体生物净化和河道生态环境系统修复与重建等新技术。既减少了洪水对沿河村民的危害,保障河道功能,又打造绿色河流景观。

来源: 衢州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