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暑假“作业神器”引发热议 网友担心成偷懒器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7-14 15:01:45
  暑假模式开启,可是暑假的“天敌”——暑假作业也紧随而至,让不少孩子陷入烦恼,于是网上冒出了诸多帮孩子“做作业”的拍题神器。下载之后无需注册即可浏览、题海容量巨大、手机拍照后就可上传题目……解答的问题涵盖了小学生暑假作业到高中模拟考试的各科考题。近日,“作业帮帮圈”、“问他作业”、“作业互助组”、“作业帮”等一系列解题手机软件成了不少中小学生智能手机上的新宠,被孩子称为“作业神器”。

  在手机软件市场里搜索关键词“作业”,立即就出现近50个相关软件,有的宣称“史上最牛的作业答疑神器”,有的标榜“拿起手机轻松一拍,小学、初中、高中作业问题立刻秒杀”,还有的声称“汇集了全国各省上万本暑假作业后面的答案”,不少软件下载次数达几万次甚至几十万次。

  “不会的题目拍一下就能找到解答,很方便。”“基本上提交一道作业题,十分钟就可以通过‘作业神器’获得答案。”很多学生称“作业神器”很受欢迎,“几乎人人都用”。不少学生下载并坦言,纯粹就是为了抄抄答案,完成暑假作业。有学生说,“应用这款内容,最近做暑假作业,用了一天的时间,把整整三大本的数理化全部完成,简直羡慕死那帮小伙伴了!”不过在“作业神器”走红的同时,很多家长和老师却感到担忧,“用软件就能找到作业的解答,一些孩子恐怕会懒于思考,直接就抄了答案。”家长们认为,用软件答题做作业和抄袭无异。

  “软件本身并没有问题,主要是看学生怎么使用它,是用它来学习解题思路还是全盘照抄。”有老师建议,这类软件其实就是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遇到难题时“同学”、“老师”或“家教”的角色。关键是不要让学生把它作为求答案抄作业的捷径,而要通过它来学习解题步骤和方法,关键还是家长要加以正确引导。综合新华社中新网

  网评】

  愤愤不平

  @孤独者:我已毕业,你为何还要出现?相见真如不见!我们是生不逢时的80后啊!

  @赛迪:凭什么我们当年要苦苦熬夜写暑假作业?凭什么我们的准确率总是保持在50%左右,也得被罚站?生不逢时,生不逢时啊!

  @杉十三:我都高中毕业了,才来这个?

  只是学习工具

  @初三小王:其实只是把“作业神器”当成了一种学习工具,也可以把网友提供的答案和解题步骤作为一种启发。

  @若是和你一夕忽老:其实暑假作业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答案,而是我有了答案都不想写。

  @赖胖纸T_T:这么干,就辜负了老师的一片心意了!考试的时候你查给我看?

  担心变成“偷懒器”

  @王老师:如果学生没有花工夫,碰上难题就求助“网络大神”,长此以往,孩子将越来越懒,不爱思考,不仅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向定杰:这就是现代科技进步的陷阱,人越来越依赖,放弃主动的思考,这对正在学习的孩子显然是不利的;再次这种新鲜产品还不成熟,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答案,极有可能起到误导作用。

  @车羽佳:会扼杀孩子求索的积极性。小时候没有什么作业神器,只知道小伙伴们互相寻找解题的思路和办法是件特别有趣的事。工具的出现让学习变得更简单,却也会让孩子的创造力变得有局限。

  @五中社区:真心接受不了现在这些app,拍题秒出答案,这叫做“学习宝”?我觉得如果技术达得到,应该算“考场神器”,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是神是魔?

  @连海平:“作业神器”何以在中国独创并风行?皆因中国学生作业最多,学业负担最重!

  @大连头条新闻:“作业神器”紧随暑假脚步,其中利弊,还是有很大争议的啊!

  @孜孜不倦的向前走:各有利弊,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除疑问;如果用坏了,就变成抄作业神器。

  @东广:“作业神器”是推进在线教育还是助长偷懒风?是神还是魔?应不应该禁止?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