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式慈善一直伴随着争议,舆论对这种慈善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他怎样高调炒作、博出位上新闻,在道德底线都要反复申明,甚至反复申明仍然不断洞穿的当下,能够拿出巨额财富,持之以恒地帮助陷于困境的人们,这一点难能可贵。
但这并不是说,他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对于中国企业家而言,慈善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真正理解并实践慈善精神,比单纯掏银子困难得多,也重要得多。经营管理好慈善物资,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其难度也不亚于经营管理一家企业。也许正因为如此,马云日前就宴请了比尔·盖茨,讨论如何推进中国的慈善和公益事业。比尔·盖茨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的富人购买了很多西方国家富翁品味的东西:艺术品、私人飞机、葡萄酒和爱玛仕手袋。但他们还没有接受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慈善”。
如何利用慈善资金,是慷慨解囊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马云就表示,他的公益基金最希望投入四个领域:环境、医疗、教育和文化。这些领域都与改善人们的生存发展条件密切相关,属于“造血型”慈善,容易使受助者,甚至整个受助社区群体摆脱困境,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直接提供食品和生活用品、派发现金等“输血型”慈善,“造血型”慈善显然更具有社会效益。
慈善事业还有常被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用尊重受助人的人格尊严、不伤害受助人感情的方式实施。慈善受助人往往是穷人,社会地位比较低,在许多竞争中都处于劣势,因而他们的自尊心更加脆弱,感情更容易受到伤害。大张旗鼓的捐赠现场、媒体云集的受领仪式,以及善款授受之间,镜头一览无余地捕捉每个细节、每个表情,然后在大众媒体上公布,都无异于让穷人示众,把他们贫穷的伤疤揭给别人看。有人甚至认为,以牺牲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满足,这是一种暴力慈善。慈者,爱也;善,则是富有同情心。真正的慈善之心,怎么忍心在提供帮助的同时,又当众揭人之短、露人之丑?
陈光标曾经说过,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是他心目中的偶像,她的传记给他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当他始终不明白自己一心行善,为什么还屡遭非议的时候,或许可以借鉴一下特蕾莎修女的做法。诺奖评委会在给她的获奖理由中写道:“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
以有尊严的方式对待穷人,才是真正的慈善。而这,恰恰正是当下许多慈善家所不理解、不具备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