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有儿女的人,手机微信上都注意到朋友圈一则这样的提醒:近期出现一种“疱疹性咽峡炎”,是传染性极高的病毒性疾病,与手足口病相似,目前已经有上千患儿了,千万注意。
疱疹性咽峡炎是种什么疾病?有哪些症状?传染性真的很高吗?昨天,记者从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省儿保”)了解到,确实有这么一种病,不过每年5至7月份是高发期,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不是传染性疾病,适当注意,不过不需要特别担心。
微信转发称传染性极高
“朋友圈里说这种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极高,目前儿研所及儿童医院已经上千患儿就诊。”王女士说起这则消息,表示很担心,儿子在幼儿园读大班,前阵子因为班里有手足口病,才刚停课10天,可不想又闹出什么新病毒。
记者昨天特别向从省儿保专家求证,专家表示,这并不是新出现的传染病。
“这个病每年都会有,5至7月份是高发期,和气候有一定关系。”省儿保门诊办公室副主任赵水爱给记者看了昨天一天的门诊情况,昨天因发热到省儿保看病的小患儿有近600人,其中明确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人只有近50人,十分之一的占比都不到。
“大家有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也很正常,近些年,家长都比较关心手足口病,所以对于手足口病很了解,不过医学上的疾病非常多,不是专业人士,很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言迷惑。”赵医生说。
专家解释,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在症状以及高发时间段上,都有部分重合性,比较容易混淆。
手足口病的高发时间段之一就是每年的5至7月,发病症状是在手、足和口上都会出现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也多发于5至7月,发病的症状是口腔内会出现疱疹,手、足上没有;两种疾病多高发于三岁以下的小宝宝,学龄前孩子也很多见。
“手足口病已经被大部分家长熟知,而疱疹性咽峡炎,了解的人并不多。”赵医生说。
孩子高热吃不下饭请及时就医
“两种疾病虽然相似也是容易区分的,作为家长不要去关注疱疹的形状,因为非专业人士,并不能从疱疹的外观来区别这两种病。”赵医生说。
如果是手足口病,一般会有和手足口病患者的接触史,比如周围的小朋友有人患有手足口病,同时手足口病的发病很快,最开始,可能也是口腔内有疱疹,但是接下来两天,马上会发展到手、脚更甚至是躯干上都出现疱疹。
而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局限在口腔内,发病后2—3天,手脚上也不会出现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性疾病,和患儿自身的抵抗力有很大关系,像所有的病毒性疾病一样,自然环境里存在各种病毒,抵抗力差的小孩容易感染。”赵医生说。
赵医生刚刚接诊过一名21个月大的小男孩,因为发热、长时间哭闹,不肯吃东西,而被父母送到医院里,结果张开嘴一看,咽喉壁上长满疱疹,是疱疹性咽峡炎,因为长在咽喉部,所以孩子不肯吃东西。
“如果孩子发高烧、不肯吃饭,情绪也不好,而且还流口水,口腔里长了疱疹,很有可能就是疱疹性咽峡炎。”赵医生说。
“疱疹性咽峡炎的患者,总体上病情不严重,从今年我们接诊的情况来看,也没有出现变异的情况,去年手足口病的死亡病例是因为病毒出现变异了。”赵医生说,疱疹性咽峡炎容易并发细菌感染,所以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后,家庭护理很重要。
除了配合医生进行对症治疗外,家庭护理的时候,记得多给孩子喝水,饭做得软烂一些,放凉了再给孩子吃,以免太烫时刺激口腔部的疱疹;吃完饭后,记得漱口,因为食物残留物容易滋生细菌,也会造成口腔内的不适。
“我最后想提醒家长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即不是新出现的疾病,也不是传染病,只是最近这样的气候利于病毒滋生,抵抗力低的孩子容易感染。”不过,赵医生提醒,如果周围发现有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健康孩子最好少接触,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肠道传播,防范的办法就是勤洗手、勤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