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理财投资
20万买银行理财 出手早一个月少赚三千多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6-20 16:09:39

  20万元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早一个月出手少赚三千多元

  银行理财产品有时点效应,追求高收益要踏准节奏

  “我上个月才买了银行理财产品,没想到最近推出的产品收益率更高了。”6月18日下午,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南坪支行营业大厅,家住南坪辅仁路国会山小区的刘先生说,他买了多年银行理财产品,竟然不知道银行给出的收益率,在不同时间会有差异。

  刘先生去年退休在家,大概5年前开始买银行理财产品,每次的购买金额在20万元左右,几乎从来没有间断过。“我5月份才买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刘先生说,他当时那款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366天,年化收益率为4.5%。“我买了以后与朋友交流,他们都说我买的时机不对,应该先买一份短期理财产品,待6月中下旬的时候再买中长期理财产品。”

  刘先生的朋友说,估计在6月底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要高一些。“我以前买银行理财产品没有考虑过购买时机问题,只要理财产品一到期,为了不让资金闲置,马上就会入手新的理财产品。”

  “朋友们的提醒,真的让我长了知识。”刘先生说,“我今天到银行发现最近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要比我之前买的高许多。他们在6月17日至6月20日期间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与我买的理财产品差不多,投资期限也是366天,但是年化收益率涨到了6.22%。”

  年化收益率从4.5%涨到6.22%,差距有多大?“就拿我投资的20万元来说,4.5%的收益率,一年只有9000元的收益。收益率涨到6.22%,一年的收益是12440元,如果我晚买一个多月,收益反而会增加3440元。”

  与刘先生的遭遇一样,家住南桥寺维丰小区陈先生说:“我在今年6月初买了一款理财产品,投资期限40多天,年化收益率不到5%。”陈说,他最近关注了一下银行理财产品,发现同类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已接近6%。

  是不是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都知道月末、季末、年末是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好时机呢?重庆晚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发现只有3位市民会刻意在特定时段买银行理财产品,7位市民不知道银行理财产品具有时点效应。

  本期理财师:

  李恒祥,28岁,2008年加入中行重庆渝中支行,从事理财岗位工作4年,曾被评为中国银行重庆渝中支行中银秀个人和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优秀员工,2012年荣获国际金融理财师资格,提供包括投资规划、保险规划、税务与遗产规划在内的家庭综合理财规划。

  理财产品月中到期教你两招用活资金

  中国银行重庆化龙桥支行理财经理李恒祥称,对于已买理财产品在月中到期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既不让资金闲置,又能购买到月末、季末、年末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一是购买短时间的货币基金,比如银行推出的宝宝类产品、基金公司推出的货币基金等;二是购买银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比如投资期限在几天至十几天不等的理财产品。

  李恒祥建议,市民近期可以选择期限在半年至一年的产品,锁定未来的收益。理由是,市场资金面正在走向宽松,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能会走低。

  部分产品年化收益率超6%

  每到月末、季末、年末,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都会看涨。这一个季度末也不例外。

  一家国有商业银行6月17日至19日推出一款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36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22%。另一国有商业银行近期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接近6%,而在今年5月底,该行推出的同类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还不到5%。

  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近也涨了。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6月19日至24日推出一款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而该行在上月中旬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1%。

  部分城商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高。市内一家城商行6月17日至24日推出一款理财产品,投资期限17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6.1%。而在今年5月初,该行推出的同类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

来源: 重庆晚报 作者: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