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房产频道_2013 > 房产新闻
去年全国住房空置率达22.4% 近5000万套房是空着的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6-13 11:11:58

  4898万套!日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城镇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场发展趋势》调研报告,称2013年我国城镇住宅市场的整体空置率达到22.4%,城镇空置房为4898万套。

制图于佳岐

  根据报告,人房分离造成的空置住房比例,2011年为4.8%,2013年为5.1%。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空置住房的比例增加更为明显,从2011年的15.8%上升到2013年的17.3%。两者合计为22.4%。

  报告还显示,从区域差异看,三线城市住房空置率最高,为23.2%;一、二线城市分别为21.2%与21.8%。此外,我国的住房空置率已高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数据一出,立即遭到了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的质疑:“通过相关的数据计算可以发现,绝不可能有5000万套或更多的空置房。”

  作为经常被用来衡量楼市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住房空置率一直备受关注。但这个重要指标,住建部门称“没有准确官方定义”,统计部门称“很难计算出来”。西南财经大学不是第一个尝试计算空置率的团队,22.4%也是一个新的空置率版本。

  (数据来源:《城镇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场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没有药方怎么抓药?

  如果不是任志强的质疑,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空置率”是这么一个谜一样的数字。

  公开信息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关部门就引入了“空置面积”的统计指标,2003年有关部门承诺“改进房屋空置统计方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房屋空置率指标体系”。2010年,统计部门再次明确“研究建立空置住房调查办法”。但截至目前,未见到公布相关进展。

  之前有人表示,商品房空置率问题也是国际难题,“想真正清楚住房的面积、结构,还得寄希望于大规模的住房普查。”

  不过这个难题并没有阻止民间组织乐此不疲地尝试,最有名的是在晚上数没开灯的房间,依靠“黑灯率”得出“空置率”,稍微科学一点是观察水、电表的变化,不过依然有不小的缺陷。

  为什么空置率那么重要?经济学说,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空置率是供求关系的一种体现,空得越多代表着市场供应或者潜在的供应量越大。美国住房统计机构从1965年就开始分别统计自有房和租赁房的空置率,覆盖全美国75个都市,每个季度都会发布调查数据。欧盟国家对空置率的调查也早已形成惯例。

  然而,理应是房地产调控重要依据的“空置率”在国内处于缺失状态。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缺少重要参考数据,屡次三番的房产调控还合理吗?

  一直以来,国内房产调控普遍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态度,不管各地实际情况如何,统统打五十大板。可实际上,影响房产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各个地方的刚性需求与投资需求千差万别,很难一概而论。

  今年以来,中央好几次提到了对房产市场的“分类调控”基本原则,对库存大、供过于求的城市要执行好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贷款利率优惠的政策。对供求矛盾比较突出、房价上涨压力比较大的城市,要加快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形成有效供给。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认为,分类调控要在有空置率数据支撑的情况下才更为科学,“从某种程度上说,空置率是决定土地供应和开发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应执行分类调控,科学合理做好土地指标的规划,在供过于求的城市,严控土地供应指标。”

  当然在国内,空置率计算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启动了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前期工作,得出空置率只是时间问题。

  值得玩味的是西南财大这个数据出台的时间点,一是国内房地产成交已经经历了5个月的缩量,二是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结束了23个月的上涨。在楼市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5000万套和22.4%这两个数据显得尤为扎眼。

  按照商品房空置率的国际惯例,空置率在10%-20%区间属于空置危险区,20%以上属于商品房严重积压区。有兴趣的不妨观察一下周边新小区的亮灯情况,就会明白任志强同志这次为什么会那么紧张了。

来源: 杭州网-都市快报 作者: 记者 梁应杰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