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法格玛(宁波)工业液压器材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银灿领到了一张“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纳闷,这不是每个企业都要申请的吗?有什么稀奇?令人瞩目的并不是许可证本身,而是拿到这张证的时间——以往从申请到领证,在成堆的材料和反复的检查审批后,即使一切顺利,企业想拿到这张证书也需要将近70天。
可这一次,王银灿从走进行政服务中心质监服务窗口到领到许可证只花了半小时。过程中他做了两件事情:递交申请材料;在《工作承诺书》上签字。
于是国内首张“先证后核”许可证,就此在浙江诞生了。
70天缩短至0.5小时,将审核放在了发证后
6月9日,湖州市质监局获准试点——今后,当地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企业有可能在半小时内就能申领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其实,在之前的6月5日,宁波就已经发出了全国第一张“先证后核”许可证书。
“这在以前,无法想象。”领到首张“先证后核”许可证的王银灿很有感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需5年换一次。记得上次换证时,先申请再受理,专家还到工厂核查,每一个环节都不让人省心。”
王银灿的喜悦溢于言表。要知道,生产许可证是企业的命脉之一,以前的行政审批发证环节众多,过程复杂,办证周期漫长。而“先证后核”是指申领企业按要求递交完整工作资料(包括申请书、生产必须设备、检测仪器、从业人员资质等证明),签署符合行政许可技术审核要求的承诺书后即可当场获得许可证书。
说到底,这次的变革从以前的发证前多重审核变成了现在的“先证后核”——只要资料齐全就能领取许可证。
记者了解到,省质监局早在今年年初就开始部署生产许可证审批改革,此次宁波第一张证书的核发标志着全省试点工作开始转入全面实施。目前省内共有宁波、绍兴、湖州三地放开14个大类28项行政许可项目“先证后核”。
“以往的申请的确存在诸多不便。”宁波市质监局是浙江质监系统“先证后核”改革的主要试点之一,该局行政审批处处长章金华说,以前的审批更加注重发证前的资料及现场核查,现在则把所有这些审核移放至发证以后。
审核后置了,但监管力度更严了
那么,改革后的企业究竟能尝到怎样的甜头呢?
首要利好体现在新办企业里——宁波市质监局行政审批处处长章金华算了一笔账: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个员工的小型企业为例,早投产一天,固定资产利息按10%算,支出可省5500元左右,日工资支出可省3500元左右,直接影响近万元——如果把这个利好放大到整个浙江,那么能减少的企业内耗量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其次,从政策方面来看,“先证后核”在简化发证程序同时,并未降低取证要求,将重点放在证后的核查和监管上,符合“审批制度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要求;只要企业材料齐全即可现场拿证实现了行政审批“零等待”;这样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其成果很可能将影响未来许可证制度的发展。
当然,和“先证后核”伴生的另一个词是“宽进严管”——许多人听到这个新闻时也许会有这样的反应:这么低的门槛,如何保证对已领证企业的监管,会否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审批的前置条件后移要求我们的监管更加严密。”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稽查处处长沈华清介绍说,简化发证前核查并不意味着取消,而是核查后移,同时加强监管。
他告诉记者,以前对生产许可证的监督主要由区级质监部门负责,而现在的监管变得更加严厉和立体,主要体现在三个层级:
领证后1个月内由质监部门组成考核组全面核查;
1个月—1年,区、市、省三级质监对企业进行不定期的多次突击检查;
2—5年,证后日常监管。一旦发现问题则会提出整改,整改无效的吊销许可证。
“当然,也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资格进入‘先证后核’通道,那些曾经被职能部门处罚过,市场、民众投诉众多信誉不好的企业如果想要获得许可证,依然要走原先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