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全国高考硝烟殆尽,中考又将粉墨登场。尽管远远不如高考的关注度高,但对于有初三学生的家庭来说,中考才是六月的头等大事。老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考生的家庭更是如此。今天,本报通过一个家长自述的典型备战经历,回放考生家长的心路历程,在考试升学的大背景下,个中甘苦五味杂陈。
交流不通畅
闷头当后勤
周一至周六,正读初三的儿子天天上课,早上6:15左右出家门,时针转了一圈多之后才回家。每天能跟他搭话只有在晚餐的时候,但当看着儿子专注于狼吞虎咽之时又不忍心打扰,况且还得看他的脸色是阴是晴。
晚餐过后,孩子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写作业,作卷子,改错题,通常要到十点多。那时,儿子眼皮快粘上的表情已明确表态:啥也别说了,睡觉才是第一要务。
本以为早晨上学途中能“聊五块钱的”,但每次坐在后座上的孩子总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卧倒,一直到学校门口车停稳后,他才睡眼惺忪地下车。此时,留给我的时间只剩下在他即将关门的一刹那,“放学别忘打电话”,而他的回答更精练:“知道了”。
作为家长,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后勤:早晨开车送他上学,晚上做饭、洗校服。进入中考倒计时一个月更是如此。只有在孩子心情好时,我才敢借机多问几句,学校发现了哪些新鲜事或有什么新安排。或者借国安和世界杯为引子聊几句,但效果一般。孩子妈总批评我不讲沟通的艺术和方法,事实上倒是她经常见缝插针,旁敲侧击套出不少内容。这点甘拜下风。
我常想,开始走向更年期的爸爸和进入青春期的儿子拼一起算不算一对天敌?要不没啥话可说,要不说不了几句就戗戗起来。
还是闷头当好后勤吧。舌尖上的痛快总归比嘴唇上的唠叨更实在。
挤进家长群
暴露被失联
说起来惭愧,直到上个月中旬,才知道QQ上有个全校的家长群,进了群之后立刻有两点深切的感触:一是信息不少;二是自愧不如,相比之下,输在起跑线上的不是孩子,是像我这样的家长。
5月中,学校组织一次外出活动,行前,被告知有个QQ号,活动情况和图片会在QQ上随时发布。登录QQ加了这个号后发现入群的家长有好几百,阵容庞大。随行的家长及时上传了在外地孩子活动的照片和信息,我这后来者仿佛终于找到了“组织”。
但当天晚上,再想进那个群时,发现自己完全处于“失联”状态,“组织”去哪儿了?后来有热心人把我重新拉进孩子所在班的家长群。经这位家长指点迷津,才知道为啥“失联”:“您加入大群要改名片,要遵守群规,你一不改名片,二不说话,三不搭理人,所以被群主踢出来了。”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谢天谢地,虽被校群拒绝,幸有班群接收,这次我老老实实按规矩先把群里的名字改成“×××爸爸”。以前开家长会时我特纳闷,怎么好多家长彼此都那么熟呢,敢情人家在线上已经联系很久了。进了班群发现,不论是在QQ上还是微信群里,群主都是妈妈,成员绝大多数也都是妈妈,最活跃的还是妈妈们,爸爸们都去哪了?班级家长群里,只有三四个爸爸。
进了群,总得有点见面礼。还好,手里有学校运动会和体育测试时拍的照片,选几张赶紧上传,尽管照片上除了儿子外其他我几乎都不认识。但很快,就有家长纷纷出来认领自家娃了,并且还收到了入群后的第一个“赞”。咱总算不再是个不言不语没人理的看客。
预订钟点房
遭遇怪眼神
一模过后,在聊报志愿之余,有家长在群里抛出了考试时要不要订酒店的话题,引发热议。中考分上下午一天考两门,中间有3个小时空档期,孩子回家吃饭、休息再赴考场时间有点紧张,不回家又无处可去。而此时家长群里已经有人在传“考场附近的酒店已无空房”的消息。订房要趁早,于是,利用端午小长假的一天晚上,我们赶忙到学校周边实地考察。
先进了一家把路口的酒店,还没张嘴问先被告知正装修,7月开业。再拐进旁边一家商务酒店。“请问有钟点房吗?”很平常的一个问题,招来的先是服务员狐疑的目光,然后是带着假笑的回应:“抱歉,晚上没有钟点房,仅限白天。”“孩子中考,我想预订个钟点房”,听我这么一说,服务员才换了一种语气,“房间倒是有,4小时100元,但不接受预订”。
再转进第三家酒店,“请问有钟点房吗?”同样的问题遭遇的是同样的白眼儿,“晚上没有钟点房,只有白天才有”,得到的是同样的回答,“钟点房不接受预订”。
在走进第四家酒店之前,敏感的老婆突然说:“你自己进去问吧。”我有点不解其意,“你没觉得刚才那些服务员看咱的眼神有点不对劲吗?”
进了酒店大堂,这回我换了个说法:“孩子考试,想预订间钟点房,请问有吗?”主题很“健康”很明确,“行文”顺利多了,不仅没遭到异样的眼神儿,而且服务员还特别提醒:“原本钟点房不预订,如果您非要订,那您就先交定金,保证给您留房,否则考前不一定有空房”。交了定金,拿到收据心里舒坦多了,尽管那个服务员差点把我的名字写错了。
瞧瞧,原来先说明钟点房的用途至关重要。上来就要“钟点房”难怪人家往别地儿想。要不是因为中考,还真没注意过这个细节。
鸭蛋配黄瓜
暗藏祝福语
在单位,最幸运的是周围有一帮善解人意的同事。最近,同事们都跟约好了似的,没有一个人问我“孩子中考准备得怎么样了”这类尖锐的问题。
原来,一位了解我家孩子学习情况的仁兄早已跟同事们暗中递过话儿——在我面前忌聊孩子学习的话题,怕影响情绪。同事们自觉恪守“戒律”,让我避免了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尴尬。
6月5日,二模结束当天,一个“捣蛋”的小插曲还是触及了敏感的话题。当天上午,一位热心同事买来一批咸鸭蛋与大伙分享。当他兴冲冲拎着鸭蛋找我时,在门口被另一位喝住,“知不知道人家里有考生啊?这时送鸭蛋,不吉利!” “送蛋哥”愣住了,有点儿进退两难。
正在这时,一位脑筋转得奇快的妹子在一旁支招:“您再给蛋前配个‘1’不就吉利了吗?”“送蛋哥”心领神会走了,不知又鼓捣啥幺蛾子。
中午我的办公桌上多了个塑料袋,里面是糊着红泥的咸鸭蛋和一根黄瓜。
什么情况?取出黄瓜和两个咸鸭蛋往桌上一放,顿时明白了同事的苦心——1根黄瓜+两个蛋,零蛋立马儿变成了100!
此时,突然想起家长群里流传的一件考生T恤衫,上边写着8个字:“考的全会,答的全对。”看着这个栩栩如生的“100”,蛋虽然是咸的,但心里却满是甜甜的感觉。
前两天,一位女同事路过文昌院,特意替我默念了几遍祝孩子考试成功。如今,儿子房间高挂的魁星图也是一位仁兄专门“请”来替孩子护佑文运的。谢谢,我的兄弟们,让你们费心了。
孩子少年不知愁滋味,而我这家长却已经背负上太多“人情债”。说多了怕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只能默默祈祷:小子,你就长点心吧,好好备考,别让这么多关心你的人失望。要不,这么厚重的人情让我怎么还呢?
上周日,北京晚报《高考日记》中小作者的一段话让我感慨万千——多年后我不会记得这张考卷和答案,但会记得今天的感受,今天的心情,会记得这次畅快淋漓的享受。
还有两个星期中考,再煎熬14天。继续痛并承受着吧。
更畅快淋漓地享受在三年之后。想想,真有点儿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