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开着宝马领经适房的,自然就有开着奔驰吃低保的——惟有制度的溃坏,才会让数百不符政策要求的对象,在社会救助的救命钱中分享权力的盛宴。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后知后觉,并非监管制度醍醐灌顶,而是电视问政的“副产品”:经由媒体曝光,才倒逼出令人瞠目的真相。
低保制度本是救命的兜底制度,按照程序规定,即便基层干部弄虚作假,民政部门还有严苛的核查:将申请者自己声明的财产状况与掌握着车辆、房产、金融、保险、工商、税务、公积金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信息比对,看其个人申报的情况是否准确和完整,然后再结合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民主评议等方面的措施来判定申请者准确的家庭收入情况。问题是,为什么骗保乱象依然层出不穷?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不过,动辄成百上千的南郭先生混迹在低保户中间,仅仅清退就完事?
问题还是指向两个层面:一是低保程序门槛低、监管松。申请与公示过程基本还在“透明的暗箱”里,加之审核监督又牛栏关猫,于是,低保就成了基层干部手里的唐僧肉,愿意分给谁就给谁。2月19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曾表示,2015年底将在全国全面建成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但如果有了机制而疏于核对,骗保恐怕还是难以禁绝。二是权责对等的惩戒不到位。4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拟对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7个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解释,对骗低保、食用濒危野生动物者将追究刑责。随即,刑法第266条的解释规定发布: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放心保)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行为。对“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限定,低保、国家救助金和其他社会救助纳入到刑法解释范围。在今日的法制语境下,“部分涉事官员受到纪律处分”显然过于绵柔,刑罚的板子不落下来,如何捍卫司法权威、如何威慑前赴后继的骗保者?
雪中送炭的低保弄成锦上添花的权力福利,这已经不是一时一地的闹剧。如何以刑罚的力度揪出低保队伍中的掮客与冒领者,职能部门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