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高校跳蚤市场也火爆开场。北京晨报记者发现,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90后其实有自己的“小算盘”,一些在校生专门逛跳蚤市场“淘宝”,马哲、英语等公共课教材首选学哥学姐的“二手书”。而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也有本“生意经”,通过线上交易、自助买卖等方式,将有时间限制的跳蚤市场“延长”。
自助买卖二手物品
北京晨报记者昨日来到中国传媒大学中蓝学生公寓。在一层大厅和走廊里,琳琅满目的二手物品铺了满地,考研题、教科书、杂志、畅销书、化妆品、衣帽鞋子、箱包、书桌、蚊帐……各种七八成新的商品都贴着诱人的“白菜价”标签。与一般跳蚤市场不同的是,每个小摊儿前都没有摊主在吆喝,而是放着笔筒或纸盒标注着“收钱箱”(见图)。
大一学生李维容逛了一圈,看中了一本英文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她按照标价放了5元钱到收钱箱,带走了这本原价12元的书。“8成新,4折到手,感觉赚到了”。大四的冯同学告诉记者,5月末学校在核桃林和文化广场组织了跳蚤市场,她没赶上,所以也和舍友在公寓一层摆了个小摊。“我们没人在这儿看着,属于自助买卖,全靠信任和自觉。”她坦言,确实存在“东西拿走了,但箱子里没放钱”的少数情况。“不过26号我们就离校了,这些东西反正带不走,如果对学弟学妹有用,也算物尽其值了。”
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在学校附近居住的大爷大妈也来淘宝、扫货。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在书箱里翻了又翻,“大学生的书保存得很干净,我主要想买一些名著和历史类书籍,这比书店买节省了三分之二的价钱。”在公寓一家杂货店卖货的中年大姐也来挑衣服,“学生的衣服都很时尚,我们穿着可能不合适,得挑点素色的。”大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公共课教材首选“二手”
记者注意到,以往崭新的马哲、英语等公共课教材,都被毕业生当废纸论斤卖,十分可惜。与以往专卖词典、考研书、课外书等不同,现在跳蚤市场的教材也很抢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等二手教材原价约为15元,如今只卖2元到5元不等。
中国地质大学的陈同学说,教材是班级自己订,学期开始之前,想买旧课本的同学事先跟班长打招呼,不订新课本了,向学长借或者买二手书。“我们不会觉得用旧书丢人。这就是资源循环利用,我们省钱,同时也节省了树木纸张资源。对于公共课和选修课,大部分同学不会买新教材。”
传媒大学的张同学今年大三,由于跨专业考研,她也购买了动画专业的全套专业课二手教材,起码节省了100多元钱。
建议高校教材循环使用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此前,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民也提出过《促进北京市高校学校教材循环使用》的建议。他在建议中指出, 80%的教材的内容可以连续多年使用。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一年需要教材36亿册以上。据专家计算,如果所有教材循环使用3至5年,至少可以节约1000万吨纸、1亿吨水和1000万吨煤,而生产这些纸张需要砍伐两亿多棵成年树木。王建民建议,通过奖励或项目资助方式,促进高等学校教材循环使用;鼓励在校学生将教材循环使用作为校内创业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