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客运班车上的持刀行凶的歹徒,被网友称为“最美考生”柳艳兵和其同学易政勇,不顾个人安危夺刀救人而身受重伤,错失高考。这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壮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赞扬,认为他们已交上了一份满分的“道德答卷”,为整个社会带来正能量。教育部及一些高校第一时间回应称“将对他们特事特办”,则是对此种正能量的肯定与褒扬。
相比不少网友提出的免试保送或破格录取上大学的建议,“单独高考”更显公平与合理。据查,江西省目前并无有关见义勇为的高考加分政策,更不用说其在保送资格之列了。若随意打破原有的规定开出“新口子”,这对其他考生而言,无疑是不公平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单独高考”这种理性“曲线行动”,既褒扬了见义勇为的行为,又不随意加大其“奖励量”,“尺度的口子”合法合情合理,无疑给其他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立了“范例”。
“单独高考”,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汶川地震后灾区10余万名考生延迟约一个月参加高考,以及2006年福建建瓯市的部分学生因洪水而延期高考等。梳理后,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天灾下的产物,都是针对受灾的“大众”。此次教育部门,让“小众”享受“单独高考”的待遇,极为罕见,难怪有网友惊呼道“是史无前例的特别人文关怀”。在此语境下,如何让“单独高考”惠及更多考生,无疑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揆诸现实,类似“最美考生”因见义勇为而缺考的考生,可能不多,特别是因报道而引起有关部门获准“单独考试”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就全国而言,因车祸、疾病等其他各种原因缺考的考生数量肯定很“壮观”。如今年高考中,仅山东省缺考就高达3万多人次,当然其中可能有一些主动弃考者。如果具体到某个人的悲情形象,那么日前被媒体披露的成都市温江二中女“学霸”吴双可谓“让人印象深刻”:吴双今年高考前1个多月遭遇车祸,造成颅骨粉碎性骨折,但为了不错失机会,不得不坐着轮椅参加高考。吴双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固然令人感动,但同时让人不得不感叹高考制度的“过于死板”和“不近人情”。
“最美考生”柳艳兵无疑是幸运的,其得益于“教育部的表态”。笔者认为,这种表态无疑是一种“救火式”的临时应急政策,难免授人以“人治思维”的口实,倒不如以此为契机出台一个制度化的方案或制度,在为高考制度增加更多的“温情”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为“柳艳兵们”的见义勇为或其他因病、因祸缺考的考生保驾护航。因此,在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的当下,不妨先将“单独高考”打上更结实的补丁,让“单独高考”惠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