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吃”好似少了一份细细品味的情怀。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这种情怀好似在慢慢的回归并升温。片中清雅绵长的旁白,让人在吃的同时,回味更多的是食材背后的文化以及人在获取食材的过程中发生的那些感人的故事。2014年的5月,小编亲自来到了云南石林,用他们的镜头和笔触带您一起走进舌尖上的石林。
石林人是大山的宠儿,群山怀抱之间变幻出许多顶级的食材,奶香浓郁的乳饼、味道鲜美的圭山腊肉、人尝人爱的石林卤腐、食后回味无穷的汤锅、唇齿留香的鲜花饼,无不透露着石林人的情与礼、爱与美。
乳饼
相传,早时石林的彝族牧人长期赶着羊群到水草丰盛的地方去放牧,他们远离村镇却不断迁徙,因此每天只好把吃不完的羊奶倒掉。后来一位年轻聪明的牧人,眼看琼浆玉液般的羊奶倾倒于地,心中十分惋惜,就从邻居制作豆腐的经验中得到启示,经过反复实践,制作出今天我们舌尖上美味的乳饼,带着一份甘甜、奶香。
一片片长约25-30厘米,宽10-12厘米的乳饼,被制成规则的长方形,吃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喜欢生吃,有的喜欢炸着吃,有的喜欢煮着吃。生吃的乳饼厨师们喜欢把两扇叠套在一起,成为形影不离的“一对”。细细看上去乳白中带黄,表面滋润光滑,轻轻拾起一片放在嘴里,奶味不是很浓,但却气味清香,吃完一片便忍不住想要再来一片。
炸着吃的乳饼色泽金黄,外形饱满,光看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吃在嘴里更是外酥脆里暄软,唇齿留香。
刚刚出锅的炸乳饼
然而,如今在石林已经很少看到随着水草迁徙的彝族牧人了,乳饼的制作也变成了工厂化的生产,只有少数的当地人还会亲自制作乳饼,但由于现在不是制作乳饼的季节,所以我们没能拜访到当地制作乳饼的老人。
圭山腊肉
圭山镇的大糯黑村,被称为“石头寨”,这里的房屋、路面全部用石头砌成,有的老石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彝人部落彝王宴
村里的“彝人部落彝王宴”农家乐是许多驴友和摄影爱好者聚集的地方,有着“大糯黑写生基地的美誉”。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正在晒制的圭山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