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我省对口援疆双语教师培训:计划5年培养5000名双语老师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6-04 08:03:07

  飞机起飞前,方爱宁收到的最后一条短信,是她的维族学生发来的:“方老师,舍不得你走,不要忘记我,多保重。”而在一年半之前,这位学生,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更别说认识汉字了。

  结束了一年半的支教生活,来自衢州学院的方爱宁老师,即将离开阿克苏;而在同一时间,她的维族学生再乃甫古丽,也自信地走上讲台,用汉语给维族学生上课。近日,我省第三批援疆双语支教老师圆满完成援疆任务,回到浙江。他们虽然告别了阿克苏地区,但也为阿克苏留下了一批优秀的双语教师。

  2010年10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对口援疆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对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5072名35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开展双语培训,帮助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靠得住”的双语教师。

  近4年来,浙江为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培养了近3000名合格的双语教师,帮助当地普及双语教育。

  A

  老师来教“老师学生”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浙江选派的双语支教老师,大多都是高校和中小学教师。普通话都是考过级的,教汉语,驾轻就熟。

  但是,阿克苏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大部分汉语基础较差。别说写了,就连听都很困难,更不会说普通话。

  所以,支教老师们上起课来,比较吃力,有时比教幼儿园的小朋友还要累。“小孩子的语言环境,就像是一张白纸,老师只要负责往上画,画得好看就可以了,但这些少数民族教师,他们的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了30多年,一下子很难转变过来。”支教老师说,他们教学,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尽管学生都是当地的成熟老师,但方爱宁还是先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小学课堂。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记住词语,就要经常利用多媒体、图片、游戏和情景对话等多种教学方式,“我会先把每个字都编成字谜,让学生一边去猜一边去学。这样一来,既有乐趣,这个词语学生记得也特别牢。”

  有些年轻支教老师更形象,干脆直接就把“词语”搬到课堂上去了。比如这天要教“西瓜”的发音,老师就会真抱个大西瓜去教室。下课后,大家就在一起念“西瓜”,一起吃西瓜,更有味道。

  虽然同是45分钟一堂课,但双语教学一堂课下来,支教老师们会觉得特别累。再加上阿克苏天气干燥,嗓子痛得说不出话来是常有的事,回到寝室,躺在床上,倒头就能睡着。

  B

  从一个“疆”字开始,让维族学员学得津津有味

  宁波市海曙区南苑小学语文老师陈善军,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双语课堂时的情景:四五十张单人课桌,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与浙江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没有区别,但坐着听课的,却都是新疆的少数民族老师。

  开学第一课,陈善军就给学员讲了新疆的“疆”字,他用缓慢而通俗的语言,从分析“疆”的结构、介绍各部分名称及其含义入手,对“疆”字进行深入剖析,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这样,陈善军在教学汉语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员学习汉字的方法,学员们学得津津有味。“他们对学习汉语的畏难情绪,应该也从这个‘疆’字开始,逐渐消除了。”陈善军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陈善军也琢磨出了一些门道:既要把学员们当小学生,因为他们的汉语水平普遍偏低,要像教小学生一样,从基础开始教,并且还要耐着性子进行个别辅导;又要把他们当大学生,他们大都受过维语方面的高等教育,除了词汇和某些句子理解有困难外,对于句子的含义、文章的中心思想等,都较中小学学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支教老师的教学,又要提高到大学语文的高度去把握;更要把他们当老师,这些学员都是合格的维语教师,他们对课堂教学有充分的理解,支教老师要更加规范自己的教学用语,把每一堂课都作为“专业汉语”的引领,助推当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C

  九成以上维族学员,能走上讲台用汉语上课

  王能,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四年级语文老师,现在还在阿克苏当双语支教老师。她教过一个学生,是个28岁的维族小伙子,叫吐孙江。

  吐孙江也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而且学习也特别刻苦。2012年9月,王能还特地把吐孙江带到杭州实习,就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王能的班里,当语文老师。

  教汉族小学生语文,对于吐孙江来说,确实比较吃力,但杭州的学生们,都特别喜欢这个从新疆来的老师,整堂课都认真听讲,即便有几处吐孙江讲不下去了,孩子们还是会报以鼓励的掌声,向老师表示感谢。每天,都会有一个学生,用标准的钢笔字,写一张汉字送给吐孙江,帮助他学习汉字。

  现在,吐孙江已经出师了,在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当汉语老师,王能还特地去看过他。比起师徒二人第一次见面,现在站在讲台上的吐孙江,不但可以用流利的普通话给维族学生上课,还会教身边的同事和亲朋说汉语,真正实现了我省智力援疆倡导的“传帮带”,为当地培养了“留得住、用得上、靠得住”的双语教师。

  目前,已经完成培训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1300多名少数名族双语教师,经过我省和自治区教育厅联合评估组抽检,双语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也就是说,已经有九成以上的结业学员,可以走上讲台,用汉语给维族学生上课。

  D

  浙江的双语支教,全国率先、规模最大

  浙江对口援疆“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分为6期,一期两年,学员全脱产培训。

  现在,第一、二期1308名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已经完成培训,走上了双语教学岗位;第三、四期2016名教师正在接受培训,其中第三期的1008名教师已经进入实习环节并即将接受汉语评估抽检,将于今年9月踏上教学岗位。

  除了选派优秀的双语支教老师,浙江还投入1.71亿元,在阿克苏地区全额援建了两个双语教师培训中心,投入1.06亿元,全额承担双语教师的培训费用。为了因材施教,浙江双语支教团的近200名成员,承担了多项国家语委课题,浙江省高校科研课题和省教育规划课题,承担国家语委课题,还自己编教材——《普通话实训教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拟训练》、《“五十百千万”工程学员手册》和《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等校本教材,切实巩固双语教学成果。

  到2015年,浙江要帮助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基本实现普及双语教育。在全国,浙江的对口援疆“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启动最早,培训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培训周期最长,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浙江省还自加压力,计划外在全省范围内增派大批双语支教老师,培养当地双语骨干教师,夯实汉语教学基础。

  5月20日,浙江第三批60名援疆双语支教老师圆满完成援疆任务。今年8月,浙江第五批59名双语支教老师,又将抵达阿克苏,继续浙江与阿克苏之间的这段厚重的“双语情缘”。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记者 黄轶涵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