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绣香包!绿叶翻飞,包粽子!昨天,腾讯大秦网联合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蜀道印象火锅举办的第五届“端午包粽子绣香包大比拼”,55位参赛选手各显身手。包的数量多质量高的樊秀花,抱走40英寸液晶彩电。最小的参赛者是10岁的美籍华裔小男孩,他说要把端午节的故事告诉美国的小伙伴。
10岁美籍华人包粽子
把粽叶的一头卷成一个漏斗形,然后一手提住“漏斗”,另一只手把糯米装进去,再放进一颗大红枣……随着主持人开始的口号响起,本次比赛的最小参赛者,10岁的朱隆远,立即动起手来。规定的三分钟结束,朱隆远一共完成3个粽子,虽然数量最少,粽子有些“露馅”,但是他说:“我觉得这次比赛很刺激,我要把端午节参加三秦都市报包粽子比赛的故事告诉美国的小伙伴!”
原来,朱隆远是一位美籍华裔。母亲张女士说,朱隆远出生在美国,英语是他的母语,为了解中国文化,每周末他都会去上中文课,每年的春节晚会是儿子最期待的电视节目。一周前张女士带着儿子回国探亲,刚好看到本报的报道,所以趁着这次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下包粽子比赛,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朱隆远告诉记者,在美国他参加网球、足球比赛,从来没有接触过包粽子比赛,其实他之前不会包粽子,手艺是与台下的另一名参赛者现学的。当记者问他过几天是什么节日时,朱隆远说是儿童节却不知端午节,当记者给他讲述完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后,“原来是这样!”朱隆远若有所思地回答,这一次不但玩得开心,而且知道了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回美国后自己要将这些告诉其他小伙伴,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为练手用光80多斤米
“粽子外形特别漂亮。”今年79岁的徐毓分,3分钟内完成了6个粽子,数量不算多,但是质量赢得评委的赞许。
“为了参加比赛,我提前进行了练习,这几天我用光了80多斤米。”徐毓分说,她特意买了80多斤米,主要是练习手艺,当然包好的粽子可以送给街坊邻居吃。“我是浙江人,但是包粽子的手艺是在西安学会的。我50多岁时跟随老伴儿来到西安,附近的农贸市场里总有人包粽子,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和奶奶包粽子的场景,所以我决定也要学会这门手艺。”于是,她一旁观看市场里的人包粽子,回家后买来材料,凭着记忆慢慢研究,就这样自学成材。
一大早从渭南开车来
“我来回花了120多元的过路费,还不包括油费。虽然没拿大奖,但是我觉得这钱花的值,因为我参与其中,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热闹劲。”李建波说,昨天早上7:00他从渭南出发,开车来西安参加本次比赛,包粽子给他带来的乐趣是120多元过路费所买不到的。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因为不是自己的“主场”,李建波有点发挥失常,3分钟完成了7个粽子。“捆粽子的草绳有点长,我包起来不是很习惯,平时我一分钟能包五六个。”
比赛结束后,李建波把比赛中自己包好的粽子,送给住在龙首村的朋友。“我每年端午节都包粽子送给亲戚朋友,每次至少200个,但是住在西安的朋友很少能吃到我包的粽子,这次不但参与了比赛,还为西安的朋友送上了我比赛时包的粽子,非常有意义。”李建波说。祖孙三代组成“亲子档”
婆婆、儿媳妇、还有婴儿车上的孙子,他们祖孙三人让本次比赛格外温馨。婆婆说,平时家中她们二人带孩子,关系十分融洽。这次带着孩子来参赛分工明确,儿媳妇绣香包时婆婆抱着孩子为她加油打气,轮到婆婆包粽子,儿媳妇看孩子给婆婆助威。孩子不哭不闹,还不停地笑,婆媳二人说这个“拉拉队队员”是最棒的。
在绣香包比赛中,33岁的陈红玉第一个率先完成。记者看到,陈红玉制作的香包样式较为传统,一根丝线下缀着一个红色的小香囊,凑上去,能闻到香味。陈红玉说这是“玫瑰香包”,因为小区中有老人会绣香包,自己就跟着学,谁说80后女孩不会穿针引线、不会绣香包?
“亲子档”的还有樊秀花,去年报名错过时间,今年二儿子提前给她报名,大儿子开车送她参赛,女儿一旁作陪。最终,她包的粽子数量多、质量好,抱走一等奖奖品,40寸液晶彩电。谈起诀窍她说:“我平时手比较快,也经常包粽子,关键还有子女们的捧场,今年给大儿子带孩子,没时间在家里包粽子,参赛后的粽子拿回家大家一起分享。”
民间艺人绣香包为了传承
飞针走线,发挥创意……在绣香包的比赛现场,51岁的参赛者雷俊引起记者的注意,与其他选手手中的传统香包不同,雷俊制作的香包外型是一个“小黄鸡”,卡通的样子看上去很可爱。她告诉记者,因为今年端午假期恰逢“六一”,所以自己决定制作一个卡通的香包,不但符合端午节绣香包的主题,也能体现出“六一”儿童节的气氛,一举两得。
雷俊告诉记者,她是一位民间手工艺人,家中的手艺传承了很多年,自己算下来至少是第六代。“传统不但要继承,也需要创新,就好像我今天绣的香包,加入的卡通元素能让传统香包被年轻人所接受。”雷俊说,她参赛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香包,能有更多人参与到传统手工制作中来,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现阶段她已经开始收学生,但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先着手去做必然会有所收获,如果放着不动,到头来只能一无所获。”雷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