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钱江源,共话文化景。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衢州,交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经验,推动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次现场会的召开,是我市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衢州文化强市建设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衢州这座中国幸福城市的文化诗篇将翻开新的一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小财政大民生、小城市大文化”的文化民生理念,创新实践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新模式,推出了流动文化加油站等特色品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扎实推进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惠民,有力地推动了最美衢州、仁爱之城建设,并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批示肯定。
衢州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就是始终眼睛向下,想方设法满足基层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衢州253万人口,约200万是农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在农村、在社区。农村文化建设搞好了,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和谐。从2005年开始,我市开始探索“农家乐”大篷车这种创新流动文化服务,并相继推出了“流动文化馆”、“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流动博物馆”等服务载体,通过政府主导、公众主体、社会参与,一个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服务为补充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覆盖我市城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打造文化惠民的“衢州样本”,提升基层民众的幸福指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加快推进流动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网络化,深化提升“流动文化加油站”品牌,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只要我们善于吸收借鉴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充分尊重并激励基层的首创精神,使流动文化服务真正适合、适宜、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实现共建共享,三衢大地必将迎来一片生机盎然的文化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