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如期将至,糯米、棕叶成了家家户户过节的必备品,各大商超、农贸市场相继上架了各类粽子及包粽子的原材料,这其中,小小的棕叶也隐藏着“大学问”。消费者在选购粽子或棕叶时请多留心眼,可通过对比色泽、气味、煮水等多种方法购得放心粽叶:
一看——看色泽。笔者听专业人士介绍,可用作棕叶的叶子品种繁多,如箬叶、苇叶、竹叶等,而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则是箬叶,箬叶的采摘季节通常在每年的7月份到9月份。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除刚上市的新鲜棕叶外,市场上销售的棕叶大都是上一年产的。由于受地域、运输、贮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实际上是无法保证棕叶颜色能一直如刚采摘般碧绿的。
因此,在选购粽子或棕叶时不要被那些色泽油绿的产品所蒙蔽,其中一些颜色过分鲜艳的棕叶使用化工原料染制而成,部分黑心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用硫酸铜等化学试剂代替食品添加剂,食用了这类粽叶包裹的粽子后对人体有害无利。而正常粽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温蒸煮,虽然颜色会稍暗且发黄,但更自然、安全。
二闻——闻气味。使用正常棕叶包裹的粽子在煮过之后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使用化学制剂浸泡后的棕叶,在煮后会有一股淡淡的硫磺味。
同时,对于新鲜棕叶,消费者也可通过闻气味来辨别棕叶的新鲜程度。以芦苇叶为例,新鲜的芦苇叶会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清香,而不太新鲜的芦苇叶则不会散发出太大的味道,
三煮——辨煮水。将粽叶放入清水中煮上数分钟,正常的粽叶煮过之后的水呈淡黄色,而经化学试剂浸泡过之后的“返青粽叶”其煮过之后的水则变成了淡绿色。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尽量选择证照齐全、信誉优良的正规商超、市场购买粽子、粽叶,并在购买后留存好购物小票,以便日后出现问题有据可查。同时,请消费者帮忙监督,发现“问题粽叶”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共同打造健康、安全、放心的端午食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