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大陈乡视察流动文化工作。
②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柯城区府山街道考察志愿者家园。
③衢州市委书记陈新考察余东农民画协会活动。
近年来,我市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推出了流动文化加油站等特色品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扎实推进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惠民,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有力地推动了最美衢州、仁爱之城建设。
据统计,常年活跃在衢州基层的“流动文化加油站”每年赴基层送书10万册、送戏1000场、送电影2万场、送培训辅导2000次、送讲座展览1000次,受益群众达500多万人次……翻开我市文化账本,一个个数据正是对“小城市大文化”的文化民生理念的生动阐述。
文化如水润民心
5月21日下午,由衢州市图书馆与柯城区府山街道县学街社区联合举办的《戏曲知识与欣赏》主题沙龙又启动了。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原市越剧团演员吴电从越剧的起源、越剧的行当分类、越剧的流派、越剧的基本程式等四大块详细讲述了越剧的演变过程,同时把各个流派一一进行了示范。
“2006年开始,社区举办越剧培训班,我就来报名了。”79岁的宋云英说,自己从刚开始对越剧的一巧不通,到现在能唱很多越剧段子,觉得非常开心:“一想到每周三下午,吴老师要来教唱,我都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来,因为这让我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作为市文化志愿者联合会的一名文化志愿者,吴电说,她很高兴能成为一名传播文化的使者:“我从2003年开始一直从事文化志愿者工作,当看到自己的特长能让社区大妈们这么喜欢、高兴,我也很受鼓舞。”
市文化志愿者联合会是由衢州市社会各界热心公益文化服务的人士和团体自愿组成的公益性社会团体,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和重大文化活动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它目前已成为流动文化加油站的重要支撑力量。
衢州市流动文化服务起始于“农家乐”文化大篷车,从2005年开始,衢州便购置了送戏演出的专用车辆,每年到农村送戏演出200多场,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文化加油站、精神新家园”的主题思路。围绕这个主题,相继推出了“流动文化馆”、“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流动博物馆”、“流动青少年宫”、“96811流动图书馆”等服务载体,将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经常性举办的展览、讲座、培训等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从被动吸引观众前来观看、欣赏和学习的传统模式,向有计划主动送到农村送到人员聚集区去展示、巡演的模式转变,极大地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在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的同时,衢州将流动文化服务的重心更多向农村倾斜、向边远山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王建华介绍,针对留守儿童、老人比较多的村镇,不但流动图书馆使用频率高,还有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暑期电影欢乐送”、“手拉手结对留守小伙伴”等活动,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针对残障人士、农民工等特殊群体,衢州也开展不同特色的流动文化服务。市图书馆依托浙江省视障信息无障碍联盟的图文资源,主动联系市残联,搜集市区视障人士的资料,上门送去文学、按摩、推拿等方面的盲文书籍。
与此同时,衢州市“流动文化加油站”建设以有场所、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四有”为基本标准,公益式、直通式、多元式、播种式“四式”为基本途径,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全市逐步建成了以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源泉,各类流动文化服务载体为驱动,农村文化礼堂为辐射服务区,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全市行政村的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体系。而参与流动“文化加油站”活动,对衢州市的文化工作者来说,既是送服务,也是到群众中受教育;既是展示才华,也是采风找灵感积累素材;既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是完善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不仅如此,衢州市还实现了固定的文化馆、文化站与流动文化服务的有机结合,由文化馆在业务上提供辅导、培训,乡镇文化站成为了文化进村的中转站;将专业艺术团与义工艺术团结合起来,既激发了普通百姓的参与热情,还节省了流动文化服务经费。”王建华说,“我们还将在形式、服务内容、考核标准等方面形成全市统一的规范和制度,完善政策、经费、人员、阵地、激励考核、共建共享等保障机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倡导全民阅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一系列精彩观点。由此可见,衢州流动文化加油站的建设不仅充满了对当今文化的深刻思索与创新意味,对衢州这座历史古城来说更是意义重大。有着深刻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的古城,在文化上实现了跨越发展,更为流动文化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