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6年后 杭州主城区争取能抵御“菲特”大小的台风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5-28 08:54:21

  这几年强台风强降雨屡屡出现,像去年“菲特”共在市区下了277毫米的雨,创1951年来新高。

  “老天爷”阴晴不定,需要我们自己防患于未然。去年至今,市规划局一直在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相当于今后杭州市防涝“总指导”。

  规划编制单位杭州城市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师介绍,以前杭州是没有防涝标准的,在这次编制中,首次提出“到2020年,中心城区50年一遇,其它区域不低于30年一遇”的防涝标准,也就是说今后杭州主城区的防涝设施至少要能抵御“菲特”大小的台风暴雨。

  昨天起,规划开始公示,欢迎大家提意见。

  现在杭州雨水主要“直排”进河道

  今后要重视“蓄”和“留”

  64岁的林大伯,昨天去市规划局一楼大厅看了规划。

  他说,过去杭州城叫做“木叶地”,意思就是即使大雨,整个杭州城就像一片叶子漂在水面上,不会被淹。

  林大伯说,这是因为当时城里到处都是水塘的缘故,哪怕雨下得再大,都流到水塘里蓄起来了。

  水塘的“蓄水”,在减轻城市内涝上的积极作用,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也很认同。在这次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时,他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防涝思路——“蓄、留、排”。

  蓄,也就是通过湿地、水塘、绿化等蓄积雨水;

  留,指的就是有些小区里设计的集水池,把雨水保留起来,用作洗车、浇灌等回用;

  排,就是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到河流中去。

  设计院说,目前杭州的防涝主要还是通过“直排”,方式比较单一,但今后要特别重视“蓄”和“留”。有研究表明,雨下到水泥地上,90%的雨水汇到雨水管网中,而下到绿地上,则减少到30%,雨水被绿地“消化”,发生城市内涝的危险也大大减低。

  除了多植树,透水沥青也是积极提倡的,这样快速渗透下去的雨水,通过回收利用,还可以洗车、浇灌等,进行资源化利用。

  城东新城、滨江浦沿等

  要新建雨水管网

  “蓄”和“留”的同时,规划还提出将雨水尽快收集起来、快速排出去,并详细列出了今后杭州新建雨水管网的重点区域,分别为——

  主城区:城东新城、四堡七堡、艮山区块;城西的三墩北、双桥区块;上泗片的转塘、之江度假区;滨江的浦沿、白马湖区块;

  余杭区的临平城西北部、乔司、仁和北部、崇闲、瓶窑、仓前;

  萧山区的临浦组团、萧山城区东北部、瓜沥组团、前进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等。

  马路边的雨水口栅栏今后也要设计重改,把泄水孔改得更大一点,让一定时间内的泄水量尽可能大些。

  规划西湖、西溪、白马湖等8大湿地

  为城市调蓄雨水

  除了处理雨水,《规划》还提出了建圩区、抬高地面、内河治理等防涝措施,重点打通白石港、机场港、新开河等3条断头河。

  昨天,林大伯还说到,以前杭州城外有西溪湿地、仁和镇上下渚湖、塘栖丁山湖、临平亭趾湿地四大湿地,像四块大海绵吸收过多雨水。

  但目前上下渚湖、临平亭趾湿地都因为城市开发,或挪作他用或面积大大减少。

  规划中,今后杭州共有西湖、西溪、湘湖、白马湖、闲林湿地(在淘宝城南面)、塘栖丁山湖、下沙金沙湖和位于大江东的江东湖8大湿地,起到调蓄雨水的作用。

  本次规划公示地点:杭州市规划局(文三路15号)一楼大厅、杭州市规划局网站(www.hzplanning.gov.cn)、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新业路229号市民中心裙楼L座)。

  时间:截至6月25日。5月28日、6月13日的9:00-11:30、14:00-17:00,规划局一楼大厅还有工作人员接受咨询。都市快报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