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师开始提问,这是什么颜色?这个水果叫什么……”近日,德清县武康镇祥和社区一间有些简陋的屋子里,当地逸夫小学语文老师缪碧惠指着课本上的内容,向坐在轮椅上的小东(化名)笑问道。
今年14岁的小东,3岁时因高烧留下了脑瘫后遗症,至今无法站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父母离异后,重度残疾的小东与外婆相依为命。同龄的孩子背起书包上学,小东却只能每天呆在家里,在轮椅上度日。“每次看到老师来,他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3年了,老师教小东识字写字、背书唱歌、画画做手工,这种恩情一辈子都回报不了。”小东的外婆、62岁的孙金囡激动地说。
与缪碧惠一起前来的陈丹红老师,边按摩小东的手指边说,除了教小东文化课、辅导外婆帮助小东锻炼肢体外,他们还会送来学习用品,遇到学校举办运动会或大型艺术节活动,团员志愿者就接他到学校观看,让小东体验校园生活、感受集体的温暖。自从逸夫小学的老师们送教上门后,平时冷寂的小东家笑声多了。
另一位学生小莹(化名)家也是如此。小莹由于肢体重度残疾,无法行走,小学五年级辍学后一直待在家里,除了看病外,她几乎没有出过门。长期未和外人交流,小莹显得很羞涩。雷甸小学西点分校“送教上门”的负责老师,给她带来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教朗读、教写作、教英语,陪她看书、陪她聊天。老师说,小莹话不多,但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平时作业完成得很认真。
在德清县,类似的重度残疾适龄孩子有27名,幸运的是,每月他们都得到像小东、小莹一样的免费教学待遇。
德清县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早在2011年,他们就在每个乡镇落实了1所送教上门责任学校,组织责任教师为重度残疾孩子开展一对一的送教上门服务,规定每周提供至少4课时,每年不少于200课时的个性化服务。目前,全县形成了轻度残障少年儿童随班就读、中度残障少年儿童特殊学校就读、重度残障少年儿童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体系,适龄“三残”入学率达到100%。
3年来,送教老师因材施教,还与残联等部门联动,对重残孩子开设语言训练、康复训练等“送医上门”,辅导家长配合心理治疗。有名年过10岁的残疾女孩,智力与二三岁孩子一样,每天躺在床上,吃喝拉撒睡都要人照顾,孩子的家长渐渐失去了信心。“送教上门”开展后,干山中心学校的姚琴娥与钱霞两位责任老师,不断上门陪孩子聊天,在孩子的房间里布置彩球、图画……渐渐的,孩子会主动与人交流,笑容也多了,孩子的家长也渐渐恢复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