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路的扩建,因地下管线的无序铺设,如今成了拉链路。
医学院路人行道还在施工,人难行,车难走。
一条1200米长的城区公路拓宽,谁也没有想到,施工了一年之后,至今还不能确定具体完工时间。各家管线单位你方唱罢我登台地轮番进场施工,让这条公路成为名符其实的“拉链路”,为此居民们出行受累,附近商户叫苦连天。
为了消除这样的“拉链”公路,在社会各方呼吁多年后,我市去年启动了“城市管线条例”的立法工作,希望从制度层面解决现存问题,目前该条例仍处于起草阶段。
千米道路
只有开工日没有竣工时
昨日上午,又一个下雨天。家住渝中区医学院路2号的市民老张出门去买菜,走出康德27度生活空间小区,首先迎接他的却是一个泥泞破烂的工地。
小区大门前的医学院路正在拓宽施工,一半已铺设了瓷砖,但依然残留有施工护栏和挡板;公路另一半是遍布碎石和水坑的工地。汽车经过,泥水和石子飞溅。
2012年底,医学院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不含房屋征收)获得批准。道路总长约1212米,计划将原双向两车道拓宽为双向四车道,路宽32米,车行道14米,总投资概算为3359.5万元。
工程预计建设工期为12个月。建设单位为渝中区建交委下属的重庆渝城投资有限公司。改造工程于去年5月7日正式开工。
让居民们没想到的是,一年的工期过去了,大家没看到完工的迹象,却看到一条不停开合的“拉链”在眼前展开:几乎每隔两个月,工地上就会出现一批身着不同施工服装的工人来到现场,将道路重新挖开,然后埋设好自家的管线;完工后,将“拉链”拉好,又等待后一批施工者重新挖开,如此反复至今。
何时修好
修路进度指望管线单位
如此挖挖补补,修修停停的公路施工,让公路旁居住的数千户居民们和商户们很是不解:“明明可以集中时间一起施工,为何非要整成一个拖拉工程以致无法完工?”
建设单位渝城投资有限公司副总黄丹解释,施工路段虽不长,但由于是老城区的道路拓宽,地下管网密布,管网迁移是一个大麻烦。由于各家管网单位都有自己的专业施工队伍,有自己的施工工期,同时受场地和资金等限制,无法协调同时进场,只能让他们轮番进场施工。
黄丹介绍,按顺序,最先进场的是排水和自来水公司,然后是电力部门、燃气公司和弱电通讯部门,最后才是道路绿化等施工。
他说,因为专业管线施工单位都是市级大公司,所以道路施工进度只能指望管线单位的施工进度。而遇到困难和拖延,建设单位只能多方协调,因为级别不够协调不下来,还得求助渝中区建交委。
黄丹说,如果不是因为迁移地下管网耗时耗力,只负责地面道路拓宽和绿化,实际上3到5个月就可提前完工。“估计整个工程最快也得到下半年七八月份才能完工。”
而渝中区建交委表示,作为市区的重点工程,医学院路拓宽改造肯定将会在今年内完工通车。
挖挖补补
周边居民无奈商户叫苦
一条一公里多的公路,工期居然可能拖到一年半,这无疑让医学院路的居民和商户们叫苦不迭。
在医学院路,除了重庆医科大学外,更有康德27度生活空间和V8区两个大型小区,居住着数千户居民。居民们说,自从修路开始,周边一年就没有清净过,不是挖了埋,就是埋了挖,行人通行难,出门一身灰。
而受影响更大的无疑是当地的汽车用品市场。在四五年前,医学院路公路两侧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汽车用品市场,聚集了永缘汽车市场等近千家商户在此开店。
在公路边开店的云龙汽车装饰店老板刘女士介绍,由于公路隔三差五地封路,导致整条道路不但停车难,且经常堵车,许多客户改走他处,客流量一年之内减少了三成。
宏源车饰店江先生说,自己已看见了至少五六拨不同单位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每当施工挡板在自家店门口竖立起来,车饰店几乎就只能跟随放假。
管网施工就不能有更好的办法,减少拉链式施工,杜绝人力浪费,让正常营业的时间多一点吗?这是不少商户无解的疑惑。
亟待立法
管住那些管不住的管线
事实上,像医学院路这样的“拉链路”早就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06年,我市就出台了《重庆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为确保管线工程与道路工程同步,《办法》规定,在制定道路施工方案时,道路建设单位应兼顾管线工程施工。新建、改建、扩建或大修城市主、次干道或快速干道时,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管线共同沟”。
但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由于管线工程涉及部门多,缺乏相关制约机制,管线工程管理办法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从去年开始,我市进一步推进管线的地方立法工作,将《重庆市城市管线条例》列入立法计划,由市城乡建委负责起草。去年十月,《城市管线条例》初稿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稿,内容侧重于统一规范城市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
时过半年后,这部条例立法工作进展如何呢?晨报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起草条例的市城乡建委,相关人士介绍,因涉及的行业和单位众多,起草部门正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就收集到的意见进行详细论证,以进一步修改条例初稿。
他山之石
建设综合性的地下管廊
事实上,为防止拉链公路的出现,国内的部分城市在地下管网建设改造方面已走在前面,其中建设综合性地下管廊是一个大方向,可大幅度减少拉链道路的产生。
2003年8月,我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在佳木斯市林海路开工建设。这个地下管廊将自来水、排水、天然气、强电、弱电、供热等市政基础管线科学地整合于一个混凝土框架空间内。这个管廊高2.3米,宽3.2米,上层为强、弱电区,中层为给排水区,下层为供热、供气区,设计考虑了扩容问题,可利用百余年。
而在2010年,哈尔滨市通过《哈尔滨市地下管线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启动“共同沟”建设,所有线路预埋地下“共同沟”内,并统筹建立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平台,鼠标一点,市区任何地点地下埋着哪些管网,各自的管径、材质、埋深等都一目了然。
而在本月,广州市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市23个区域推广市政公用管线集中敷设的“综合管廊”,解决“拉链路”问题。
市城乡建委介绍,条例起草部门将围绕争议焦点进一步到其他省市调研,借鉴学习。按照《立法法》规定,起草部门将配合市人大、市政府加快推进管线条例立法工作。深度报道记者范永松
编后>
变拉链路为阳光道
一条千余米长的道路,竟然修了一年多,而且离竣工仍遥遥无期。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各家管线单位你方唱罢我登台地轮番进场施工,导致了道路的挖挖补补。这样的道路,就是我们熟悉的“拉链路”。拉链路的存在,说小了是工程,说大了是民生,它既浪费了公共资源,也让周边的老百姓叫苦连天。
还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管住那些管不住的管线,我市去年启动了“城市管线条例”的立法工作,但愿有了“法”之后,真正消除“拉链路”,还百姓一条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