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禁不止的传销不归路
民间反传销人士李旭:当然有一些极少数人会明白这是个骗局,但是他们因为投了很多钱不甘心,所以到一定程度以后他们也欲罢不能,抱着一种赌博的心态,一个本钱拿回来这种人也有,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说被蒙蔽的人。当然做到高级别的人,特别是那些老总,他们什么都清楚了,知道是上面就分钱的游戏,但是到那个级别以后,他更加骑虎难下因为怎么说,底下全是亲人朋友,投了那么多钱,很多卖房子卖地,贷款,借高利贷的,甚至夫妻离婚的,恋人分手的,那就失去太多的东西他没法交代,所以他明知道这是个骗局他也身不由己,继续去骗底下的人。
李旭了解到,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加入传销组织,涉世未深缺乏辨别能力是一方面,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于快速成功的渴望,使他们失去了脚踏实地的耐心。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像小李那样甘心辞去月收入万元的工作去从事传销的例子。
民间反传销人士李旭:首先他们非常相信人,缺乏一些阅历,而且他们需要这种机会,而且很多人渴望成功,想快速致富,想走捷径,所以说这个传销就很多大学生陷入其中。
朱建军,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著名心理学家,他从心理学角度对众多大学生身陷传销的情况进行了解读。
朱建军:那么现在之所以有好多大学生参与,毕竟还是有一些现实层面的困难,是因为工作很难找,我们都知道。他就会有一种想更快的立住脚,更快挣到钱,然后更快给自己一个生活基础,这样一种很迫切的愿望。这种时候,人的这个动机就被忽悠起来了,这个动机就会变得很强烈,这是物质层面。还有一个就是精神层面,他会把成功学的那套,这个里边可以实现自我,这个里边可以发扬出你的能力,这个里边可以使你激荡起你的青春。
这里是山东临沂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不大,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到万元的村落,记者找到了小李的父母。
见面后,记者说明了来意,希望在小李家人的协助下,将小李先劝回家中,帮他揭穿传销的谎言。可情急的母亲,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电话中质问起了自己的儿子。而记者希望通过电话再做努力时,小李的回答却让记者始料未及。
小李:谁说我在南宁上班的?我一直在上海。
记者:那你在南宁没见过我是吧?
小李:你是?你干嘛的?我都不认识你。
记者:你不认识我?你从来都没见过我是吧?
小李:对呀。
记者:我和你在一块儿住了一个星期啊,所以说你现在忽然说你不认识我,我觉得很奇怪。
小李:你还跟我住了一个星期?你挺有意思,我一直跟我女朋友住在一起。
想依靠传销发财的大学生小李穷困的家乡
对于记者和小李曾经的见面,小李矢口否认,并称自己工作繁忙不方便回家,小李这样的说辞,记者也只能先行离开。在记者临走前,小李的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小李的母亲:国家要是不抓他的话,慢慢的说服他,瞎了钱,(浪费了钱),他自己的命运,慢慢地办去吧。
虽然小李的母亲说出了一段灰心的话,但的记者还是从父母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的无奈。在跟小李一起度过的这7天中,虽然小李很少提起自己的父母,但他不止一次的提起过自己的梦想,就是要通过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这个梦想,对现在的小李来说,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
【半小时观察】
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本应该对未来踌躇满志,充满激情与活力。但是,深陷传销骗局的这些年轻人,完全失去了判断真伪的能力,在一个个谎言中沉沦,全无斗志与朝气。为什么这些如同天方夜谭似的发财梦,会让这些年轻人难以自拔?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销组织不断地画饼,故事越编越有迷惑性,另一方面,这些人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希望不费功夫就能获得财富与成功,这样的价值观值得警醒。成功的路上,充满了荆棘,如果不练就一身真本事,而指望天上掉馅饼,恐怕等在前方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