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上海市作家协会2014年度上半年新会员入会申请的截止日,记者从上海作协创作联络室了解到,在近百位申请加入上海作协的写作者中,有5位非上海户籍人士。
这是一个有别于往年的变化:非上海户籍的申请者不再被“婉拒”,而是将与上海户籍申请入会者一起进入初审,拆除了多年来的“沪籍”门槛。《上海市作家协会新会员发展条例》在年初做出一次重要修订:今年起,经上海作协理事会审议通过,持上海居住证的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写作者,也可以申请加入上海作协。目前全国各省市作协中放开会员本地户籍这道“槛”的,仅是极个别。
80后作家王萌萌已经在上海出版了3部长篇小说,是中国作协和山东作协会员。听说“沪籍”限制被打破,她很快就向上海作协递交了转会申请表。王萌萌说:“我户口在山东,工作在上海,几年前就动过转会的念头,但听说有本地户籍的限制,又感到这个想法不太现实。”
谈到转会上海,王萌萌说:“作协对作家群体的服务方式很多样化,你可以参与文学交流、座谈,也可以参与作品评论和评奖。作家之间互相反馈。这些对创作是有促进的。”
在湖北、江苏工作过的姚鄂梅已在上海定居,并成为上海作协专业作家,她盛赞此举“是个非常温暖非常大气的新政”。她说:“在上海写作的异乡人肯定不少,对于这群人来说,再没有比他们的写作受到关注更令人鼓舞的。”
如今的上海,早已是全国各地青年才俊的“就业首选地”,其中有不少人专业或业余从事着文学创作。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说:“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上海作协跟这座城市是一致的,是一个五湖四海的写作者交流的客厅,不是狭隘和封闭的角落。”
谈及新政,赵丽宏说:“作协的门就应该开大一点,尤其对年轻人要更开放一些。作协会员又不是什么官衔,又不拿一分钱,大家只是凭着对文学的爱好得到这样一个认可。”他认为,入会规则修订后,能够更加公平、严谨地吸收新会员,因为“只有文学标准这一条硬标准了”。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陈村说,上海作协目前拥有1300多名会员,其中35岁以下人群的比例还不理想,如果再不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作协恐有“老龄化”之虞。他对记者笑言:“上世纪80年代我入会的时候,还是当时最年轻的会员,现在我也变成老头子了。文学这个行当,总要有青年人接班才能生生不息,大家都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里,都在写作,就应该有一个场合经常聚在一起聊聊。作协无疑是最合适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