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北京水资源缺口
仍达15亿立方米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历史上,北京曾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清朝时期京城经常面临曾有“小黄河”之称的永定河的威胁,当时的皇帝赐名“永定”就是希望这条河不要再泛滥。同时万泉河、玉渊潭、莲花池等带水的地名在当时都是名副其实的水域。“不过,1980年以来,北京这座城市所依托的流域中,21条主要河流全部断流,北京开始成为缺水城市。”该负责人语气沉重起来。
据统计,北京市1956年至200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4亿立方米,但是从1999年以来,北京进入连续枯水期,地表水资源量衰减59%,地下水资源量衰减37%,入境水量衰减77%。而近几年北京用水总量平均为36亿立方米,而年均水资源总量仅21亿立方米,比往年平均37.49亿立方米少38%。这意味着每年北京有着15亿方水的缺口。
而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着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不得不过度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造成地面下沉、生态恶化、河道自然径流基本断流,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已近开采极限,甚至形成相当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区。
目前,本市水资源形势已经形成四个“难以逆转”的局面:一是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二是上游来水衰减的趋势难以逆转;三是可采地下水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四是城市供水紧张的趋势难以逆转。
做法
龙头一开就有水
北京靠开源节流
北京老百姓的家里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就来,“我们真的缺水吗?”不少人有这样的疑惑。
市水务局强调,多年来北京未出现在用水高峰期限压供水、停水,靠着的就是“开源、节流”,水缺口才得以补足,才使得全市人口总量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市用水总量保持相对稳定,新水总用量持续下降。
2006年到2013年,全市每年平均总用水量控制在34亿至36亿立方米,扣除再生水利用量,2013年实际用新水量仅为28亿立方米,比2006年30.7亿立方米减少2.7亿立方米。
8年节水10亿方
相当于南水进京
所谓开源,顾名思义就是寻找多种水源,包括几年前引进河北水、今年10月长江水进京等,海水淡化利用也已进入科学论证阶段。
而在节流方面,相关负责人强调可以用“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适度增长”三句话来概括。
2007年,北京市8个委办局共同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的意见》的通知,《意见》中,确定了小水泥、小造纸等27种“三高”工业退出北京生产领域。至今,全市共退出了440余家“三高”企业,实现了工业用新水零增长。
以首钢与焦化厂为例,“十一五”以来,首钢搬迁,年用水量由2006年的3357万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687万立方米,下降了近4倍;焦化厂停产,年用水量由2006年的195万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6万立方米,下降了近32倍。
在农业上,北京东南部地区30多万亩的稻田都改成了旱田,年用水量也由最高时的30.5亿方,下降到10亿方以下。
市节水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6年至今,本市节水量达10.3亿立方米,其中,再生水置换新水用量为4.3亿立方米,用水计划等管理措施节水3.6亿立方米,节水技术改造措施节水0.7亿立方米,其他措施节水1.7亿立方米,“这相当于南水北调为北京提供近一年的用水量”。
启用经济杠杆
节水靠激励
5月1日,北京开始实施阶梯水价。市水务局表示,江水虽进京,但节约用水不能松懈。既需要国家的倡导、媒体的呼吁,同时也需要经济杠杆的撬动,阶梯水价制度的实施让价格因素在水资源配置调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能有效地增强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全面发挥引导节约用水的作用。
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调整不同行业用水水价以及对再生水、中水实行政府补贴保障下的低额水价,完善水价体系,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由传统的单纯政府推动变为有经济收益的多种激励。
据了解,北京市自1991年开始逐步上调自来水价格,截至目前北京市水价已经过了11次调整。居民水价由2.90元/立方米,上调至5.00元/立方米,2014年5月1日起,居民实行了阶梯水价。
对洗浴、洗车等特殊行业实行高水价,激励引导全社会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目前,全市综合水价已调整到5.98元/立方米,洗车业、洗浴业、纯净水业、高尔夫、滑雪场实行特殊水价,调整到160元/立方米。为促进再生水利用,在清水水价上调的同时,再生水价格由政府定价,转为政府指导性价格,每立方米不高于3.5元。
宣传节水理念
要从娃娃抓起
本市节水理念的宣传一直以来就从人们日常生活用水习惯抓起,从娃娃抓起,像通过各种媒体、借助以节水展馆为主体的节水教育实践基地、编写《中小学节水知识读本》等方式,普及宣讲厨房节水、卫生间节水、洗衣节水、洗浴节水、洗车节水等节水技巧。
同时,通过在工业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宾馆、部队、居民小区的节水型创建活动,总结树立了管理型、工程型、科技型、公众参与型、循环利用型等五种节水模式,以点带面,起到良好的典型带头引路作用。
2013年全市共创建节水型单位314个,节水型小区65个,节水型村庄100个。目前,北京市已创建节水型单位(小区)11405个,其中市级节水型单位(小区)4965个。公共机构节水器具的普及率现已达100%,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已达95%,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节水规划目标。
此外,北京市还着力研究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提高用水效率的方式方法,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和产品。2006年以来,北京市完成1383项节水技术改造项目,节水量达6200万立方米。比如,某公司独立研制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如CPU用半导体封装板、多层高密度移动电话用电路板等,技术水准和加工工艺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该企业仅就脱脂排水回用工程将脱脂排水进行PH调整和去除铜离子后,用作冷却塔补水用,每月平均节约4000立方米自来水。
“北京很渴”
37.4亿
北京1956年至200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4亿方;
59%
自1999年以来,北京进入连续枯水期,地表水资源量衰减59%,地下水资源量衰减37%,入境水量衰减77%;
38%
近几年,北京平均用水总量为36亿方,但年均水资源总量仅21亿方,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4亿方少38%;
1/20
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减少到不足100方,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0,成为全国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地区,这种水资源状况甚至不如以干旱著称的中东、北非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