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投资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可这并不意味着越散越好,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能力范围。
投资渠道过于单一是许多投资者容易犯的错误,不过,真要把资产“切”得粉碎,投入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产品里面,也未必是件好事。
投资太分散容易混乱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最近接触到一位新上海人刘先生。从2008年大学毕业至今,他就一直留在上海发展。从购房、结婚,到当上爸爸,一路都走得顺顺当当。唯一让他头疼的就是理财。
“去年孩子出生时,家里的亲戚给了不少红包,差不多加起来有十几万元,我也试着学人家理财,可现在不到半年时间,我连自己投资了哪些产品都搞不清了。”原来,刘先生以前只是简单的存款,可是自从银行工作人员建议他开户购买基金、理财产品后,每每听到有新品上市或是哪个产品收益好,他都会投资一些。这一“开闸”不要紧,问题是现在的账户中单是基金产品少说也有三四十只,种类更是五花八门,货币基金、指数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QDII、LOF等都有涉足,其中最少的投资金额只有300元。
真是不看不知道,原来还真的有人会如此“分散”投资。这里,我们有必要提醒大家,可别和刘先生一样染上“投资过于分散”的坏习惯。
要知道,这里投一点、那里投一点,在股票账户里买几十只个股、在基金列表里投资几十只基金,看上去是在规避风险,以免一损俱损,但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并不是一个很多人的投资团队,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去照顾不同的产品,到头来只会顾得了这头顾不上那头。
做能力可及的投资
投资界的名人巴菲特也很注意自己的投资范围。他提出的“能力圈”概念一直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最初他是这么说的:“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对所选择的企业进行正确评估的能力,请特别注意‘所选择’(selected)这个词,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巴菲特的投资行为也很好地遵守了这一原则,比如1998年他关于不投资科技股的表述就反映了这种想法,尽管一段时间收益不佳,但也逃过了之后科网泡沫。
对一般投资者来说,本身对上市公司、基金产品的研究就比较有限,如果在这样的前提下过于分散地投资,只会增加风险。我们常说的分散投资,一定是在自己所了解的市场、渠道内进行的。就比如你并不了解贵金属市场,就没有必要为了分散投资而勉强为之,又如你只是对三五个上市公司关注较多,那么就不要让自己的账户内出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个股。况且,股市本就是一个“大篮子”,在大盘行情不好的时候,多数个股都无法幸免,同样的,股票型基金也会受到牵连。因此,像上例刘先生这样的“分散投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散。
碎片处理+拓展知识
我们建议大家每年或每半年时间进行一次投资的“碎片整理”,把自己不熟悉的投资项目剔除,把同类型的产品“合并同类项”,最终做到能兼顾每一笔投资。
同时,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你需要了解不同领域、不同市场的情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要错过一些新兴的投资机遇。不要停留在自己已有的能力范围内,要知道,你的“能力圈”是可以拓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