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三大运营商会不会利用资费市场化的条件而通过大幅降价与虚拟运营商们直接竞争?昨天的采访结果显示,虚拟运营商对此并不担心。
资费市场化更利于降价
昨天,一位虚拟运营商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其实我们和众多普通消费者都是他们的客户,从目前来看,他们主要的盈利还是来自普通用户,如果为了与我们竞争而大幅降价,恐怕他们原来能从普通用户那里挣到的钱都挣不到了。”
虚拟运营商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易指出,在目前已经获得牌照的虚拟运营商中,既有国美、苏宁这样的老牌价格杀手,又有京东、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他们往往都更喜欢扮演“价格杀手”的角色。他甚至称,未来不排除某些虚拟运营商采取“跳楼价”甚至“零价格”来争夺用户。
合作协议已防范政策风险
而据北青报记者了解,让虚拟运营商们比较踏实的一点是,事实上,他们与一些传统运营商所签订的虚拟业务协议已经规避了可能存在的资费政策调整的风险。比如某虚拟运营商与中国电信签署的协议中就约定了双方的结算价格会随着市场上资费的调整而变化。
“电信资费基本百分之百是只可能降不可能涨,所以当初签订这项条款也就是为了防止传统运营商自身下调资费带来的市场变化。”一位虚拟运营商负责人透露。根据双方协议,他们约定了与电信结算话费的折扣率,即无论电信自身资费降到什么水平,都要保证“批发”给虚拟运营商的价格是在这个基础上打折扣。“即便跟有的运营商没有约定固定折扣率,但也有如果价格发生变化就必须得重谈的条款。”
虚拟运营商价格空间更大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也表示,与三大传统运营商相比,其实虚拟运营商更有着轻资产、无包袱的优点,因此肯定还是虚拟运营商未来资费下调的空间更大。他认为,虽然在短期内,传统运营商有可能通过降价进行阶段性市场竞争,但整体而言还是虚拟运营商的经营成本更低。而且由于其用户量相对较小,资费调整的灵活性也更大。
业内人士还告诉北青报记者,某种程度上看,眼下电信资费已经充分市场化,即便出现个别传统运营商对虚拟运营商“死扛不松口”,那最终只可能出现所有虚拟运营商都“不跟他玩”的局面,最终受损的将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