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吃饭、到商场血拼一番,庆祝生日的方式有很多种。前日,百岁老人李世瑚这样庆祝生日———向民进重庆市委“小桔灯”基金会捐赠1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这10万元钱,是她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也是她数十年的一个夙愿。
为何这位百岁老人要以这种方式庆祝生日?
低调的她捐赠10万不想被宣传
“其实没得啥子好采访的,我母亲捐助的想法很简单,她是个老教师,想让更多贫困学生能上学。”昨日,当记者表明采访意图时,老人的三女儿杨丽中婉拒,“母亲跟我们说过,要低调处理这件事,不希望宣扬。”
记者反复沟通,表明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像老人这样,向贫困孩子伸出援手。杨丽中与母亲商量后,老人终于答应接受采访。
爱美的她面对镜头系上花布当围巾
记者赶到李世瑚老人家。近二十年来,她一直和大女儿杨毓宁一家生活在一起,住在南岸区民政局宿舍楼里。这是一幢没有电梯的老居民楼。
老人在助力器的帮助下,出门迎接记者。眼前的李世瑚满头银发,穿的外套是数十年前的,涤纶面料,扭花扣眼。得知记者是重庆晚报的,老人很兴奋地说,她是晚报多年的粉丝,每份报纸都会认真阅读,如今还用放大镜看。
发现斜对面的摄影记者正用镜头捕捉画面,李世瑚局促起来,赶紧将系在助力器上的一根白花布条展开,系在脖子上当围巾,又把头发捋了又捋。
大女儿杨毓宁笑了起来,赶紧进房给老人找了条红色围巾,并替她换上一件深红色的马甲,“我母亲这辈子最注重个人形象了,每次出门前都要穿戴整齐,头发也是梳得整整齐齐”。
一番打扮后,老人高兴了,从容地面对起了镜头。
感恩的她省吃俭用攒下10万元
为何在百岁生日那天拿出10万元钱捐赠?李世瑚说,这是她教书时就有的夙愿。李世瑚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李授承创办过丰都县女子学校。她年幼时,周围女孩子很少有上学读书的,是父亲不顾亲戚反对,送她上学。毕业后,李世瑚先后在重庆市六中、市第一师范中学、市第二师范中学和市11中执教。
“我能读到书,要感谢父亲,没得他的支持我就上不成学。”李世瑚说,也正因如此,她跟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届学生中都有很贫困的娃儿,有的中途辍学,有的吃不饱穿不暖。”李世瑚说,经常看到有学生大冬天穿件单衣,坐在教室瑟瑟发抖,她就回家把子女的衣服改改拿给他们穿,衣服小了,就把两只袖子剪掉当背心,鞋子大了,就当拖鞋穿……“现在想起那些娃儿,心头都不舒服,好可怜。”
就是在那时,她立下心愿:“将来不管怎么样,能攒下好多钱,我都要捐点给希望工程,帮助那些贫困学生”。
然而,老人一生清贫,1972年退休时工资才几十元。不过,当记者感慨老人以前工资低,她立即打断:“我现在的工资不低哟,每个月有三四千元,感谢政府关怀,涨了工资,我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李世瑚说,因为工资上涨,她才得以攒下10万元“巨款”。
三女儿杨丽中说,母亲一辈子都教导子女要节省,不允许子女给她买太多新衣服,说够穿就行。剩饭剩菜从来不准倒,衣服大了,喊送到裁缝铺改改继续穿。
执拗的她这笔善款要用在刀刃上
这个有爱心的老人,也有点执拗。李世瑚说,以前教书时,发现有个孩子经常没钱买本子和笔,自己就包揽了他的这笔费用。后来无意中发现,其实这个孩子不是没钱,而是把家长给他的钱拿去偷偷买东西吃了。她找来这个学生,严肃批评了一番,并告诉他:“我再也不会给你买本子和笔了,你也再不能好吃偷懒,要好好学习。”
正因为如此,在捐助时,老人再三叮嘱“小桔灯”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将善款用在最需要的贫困学生身上。为此,该基金会工作人员也向老人及其子女承诺,他们可以随时查看这笔善款的流向,保证将其用在刀刃儿上。
她的5个女儿个个事业有成
老人育有5个女儿,全都事业有成,大女儿曾是企业财务人员,二女儿留学美国,现任美国一家跨国公司技术主管,三女儿是政府机关干部,四女儿是教师,最小的女儿在美国纽约当医生。前日老人生日,子女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祝寿。
女儿们说,老人喜欢记录“大事记”,生活中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就在本子记下始末,剖析一番,并告诫自己要放宽心态、保持平和、与人为善等。她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她们。
“我们几个子女的成绩,都跟母亲的教育分不开。”二女儿杨新元说,母亲退休时,她们五姊妹还在农村,生活比较艰苦,母亲总告诫她们,不要怕困难,要自立,要与人为善,“五姊妹都经历了很多挫折,每次母亲都会跟我们谈心,让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走下去。”
杨丽中说,母亲是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人,特别注重家庭和睦,“子女多的家庭容易发生矛盾,但我们这个大家庭一直很和睦。”她说,大姐和大姐夫一直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从无怨言。其他姐妹也都是隔三岔五来看母亲,或是打越洋电话问候,“要让母亲时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记者手记
采访前,我准备了很多问题:这样一笔巨款,老人是怎样攒下的?老人把金钱看得很轻,那她看重的又是什么?可采访结束,我并没有挖到什么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次并不成功的采访,因为老人不好的听力,加上顾念她的身体,更像一次和长辈之间的闲聊。
老人不愿过多围绕这笔善款讲故事,只是静静地坐在我面前,但每一个细小的举动,每一句简单的话语,都深深地打动我———她总将感恩挂在嘴上,感谢父亲给自己的教育机会,感谢政府关怀老教育工作者给他们涨工资,感谢大女婿、大女儿日复一日的悉心照顾,感谢天南海北的子孙们对自己的孝敬,却很少说到自己的义举。对于这十万元钱,她只蜻蜓点水地说了句:“我也是搞教育的,就想为贫困孩子做点事。”
老人说,这是她对自己多年的承诺,做到了,心里安逸了。这一刻,百年的时光沧桑,都抵不过这句淡淡的话语,波澜不惊,温暖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