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武大机器人转让无奈“一拆为六” 项目审批遇尴尬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4-14 08:35:53

  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纪录被“隐蔽”刷新:昨日,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特种机器人项目已签转让协议,总价1600万元,研发团队获70%收益,创全国标的最大、个人收益最高的新纪录。然而,在申报审批的路上,该项目却不得不拆成6份转让。

  该项目为电力巡线机器人,其负责人、武汉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吴功平介绍,经16年研发,项目拥有自主巡线和除冰等核心技术,可升级我国电网维护体系,摆脱人工操作的落后方式,产业化空间广阔。

  然而,漫长的审批程序,可能导致16年的研发心血变成废纸。吴功平称,专利最怕放,此专利保鲜期更以天计。目前,同类项目竞争激烈,哈工大等多个科研院所也纷纷宣告研发成功,成果转化的一步之差,将带来天壤之别。“走审批手续,至少1年。”项目经办人、武汉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章登义介绍,去年底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简称“科技十条”),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然而,按教育部和财政部此前出台的规定,凡单笔价值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国有资产转让,必须报批。在这种矛盾下,学校无奈将项目拆成6份专利转让协议,再转让给广东同一家企业,化整为零,避开审批难题。

  此类尴尬并非个例。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团队1000万元转让“大脑地图”,经层层审批,盖了21个公章,耗时1年。

  记者走访发现,“科技十条”实施以来,华科大、武汉理工、华农等高校500万元以上转让项目均为零。

  骆清铭表示,科研团队和企业本是科技成果交易的市场主体,但现实却遭遇“市场说了不算”。“科技十条”改革力度空前,但处置权未从国家层面予以充分下放,缺乏配套细则,导致科技成果转化遭遇“最后一公里”不通的困扰。

来源: 楚天金报 作者: 记者 解鸿震 张乐克 实习生 赵静文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