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京城“催乳师”行业鱼龙混杂 短期培训就可上岗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4-05 10:44:58
  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岗、不参加考试也能拿证、自行认定职业等级……近日,记者走访调查了“催乳师”市场后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的职业等级审查、认证标准,不仅使得该职业没有统一称谓,而且出现“自封等级”、“土证”泛滥等现象。

  职业等级对于认证技术水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并与从业者的薪酬成正比。记者调查发现,“通乳师”、“催乳师”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虽然已有“职业认证”,但其“等级认证”仍空白,成为行业鱼龙混杂,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

  培训机构林立,“不考试也能拿证”

  “培训15天就可以上岗,都是国家颁发的证书。”3月27日,记者在北京德胜门西大街一家催乳师培训机构咨询时,工作人员称,只需交4880元就可以参加培训并获得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通乳师证”:“考试来不了没事,保证你拿到正规的证件。”

  这名工作人员口中的“通乳师”也被称作“催乳师”。“我们是非常正规的。”该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是人社部委托的培养单位,15天的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观摩,“零基础也能学会,前几天一位65岁的大妈就结业拿证了。”

  记者在网上看到,仅北京地区就有多家声称具有“通乳师”培训资质的机构,这些“机构”、“协会”均打出“权威推荐”、“人社部高级催乳师证”、“人社部委托培养”等字样,多数培训班的学期为10~15天,一些培训机构的网站甚至宣称:一个月内挣回学费,年收入20万元以上。

  调查中,记者见到一位张姓“催乳师”持有“中华特色医药协会”颁发的“中华高级催乳师”,但多方查询均未找到该发证机构。

  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共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母乳喂养,但由于喂养方法不科学和产前培训缺乏等原因,不少产妇都遭遇过奶水不足、乳腺炎以及乳房胀痛等问题,这使得催乳师行业日渐走俏,服务一次费用达400元左右,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位催乳师告诉记者,她最多“一天去了7家”。

  而据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有1600万左右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30%,远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确定的50%的目标。空间巨大的市场和高额的服务费让越来越多的人想进来分一杯羹。

  “等级认证”空白,“催乳师”自封等级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催乳师所持证书大体有三种:劳动部门颁发的按摩师资格证书、人社部的催乳师培训证,另外就是一些月嫂、通乳师培训机构自己“盖章”的结业证书,并冠以“中医催乳师”、“中华高级催乳师”等名号。

  据了解,“通乳师”在2011年以前属于按摩行业,是经过专业的中医按摩方面的培训,并取得按摩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该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一定的中医基础,采用点按相应的穴位疏通相应的经络,以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8种手法进行服务,促进母体分泌催产素。

  为拓宽就业渠道、提倡母乳喂养、保障母婴健康,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1年推出了催乳师培训,培训合格的学员,获得人社部CETTIC“催乳师职业培训证书”,这终结了催乳师从业人员不能接受国家正规培训、无法持证上岗的尴尬历史。

  调查中,记者借助一位佟姓“催乳师”的“证书”在人社部相关网站查询发现,确实显示为催乳师,但没有职业等级方面的标注。

  而据了解,国家认定“职业资格证书”只是说明该证书持有人经过了某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结业,并不能说明职业等级。但是调查中,多家通乳师中介机构的网站上推荐的通乳师皆为“高级通乳师”,有的还标注为“特级”、“中国高级”等。

  采访中,记者以需要为名咨询一家“好孕妈妈”家政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提供的月嫂持有“通乳师证”,将会多花费1000多元,“如果是高级母婴护理证、通乳师证、高级营养师证都齐的话,收费更高。”

  “现在一些护工、月嫂都说自己是通乳师,但是服务后发现效果并不好,有的给产妇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把行业名声都弄坏了。”从事通乳师工作已经7年的李道珍对记者说,“特别希望有关方面能整顿一下,这样不仅仅是对我们这个行业好,对产妇而言,也能少受点苦”。(记者徐新星实习生何冬梅)

 

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