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
谢逸枫:勿高估不动产登记 指望房价跌属一厢情愿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3-30 13:49:20

  姜大明也明确,地级市要挂不动产登记局牌子,但不会增加编制,会统一调剂。在国土部明确不动产登记制度之下,江西、江苏、河南、辽宁等多地都开始筹备不动产登记制度。和江西相似,江苏不动产统一登记亦上报给省政府,江苏省国土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怎么操作,机构如何设定,怎么操作,还需要等到上面的通知,看《不动产登记条例》出台后的统一规定。另目前《不动产登记条例》正处于研究起草阶段,对于登记机构的考虑是立法的重要内容。

  不动产登记制度能否撼动房价的讨论再次响起,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市场上认为若再跟进住房信息公开和房产税,持有多套房产的成本就将上升,部分业主可能因此“抛售”房产,市场供应量增加,在总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房价会出现下滑。不过,从技术层面来看,导致住房信息联网工作推进的迟缓与艰难的原因,很可能再次成为阻碍不动产登记制度推进的因素。

  虽然依靠不动产登记制度稳定房价或是降低房价的希望不大,但功能外放可能是一条可行的道路。支撑一线城市房价持续高位运行的因素主要是资源的相对集中性。按照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要求,这次相关情况的调查覆盖范围更广,从之前的南昌、赣州、九江三市扩展到全省所有地级城市。从全国来看,住房市场情况调查也由之前的70个大中城市扩展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按照国家发改委文件要求,各省将就城市住房市场调查情况于4月10日之前形成报告提交给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为后期制定、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按照2014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下发《关于开展城市住房市场情况调查的函》(发改价监中心【2014】6号),要求各地“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量跌价滞”状况,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0466万平方米和709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1%和3.7%。

  从全国来看,住房市场情况调查也由之前的70个大中城市扩展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此次调查的重点包括:各地市政府落实国家住房调控政策情况,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实际建设和分配、销售等;近两年城市土地、住房市场交易情况和价格走势变化情况。此次大范围开展住房市场情况调查,或为国家出台“双向调控”政策做准备。

  其实,不动产登记制度很难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一方面是统一登记自身存在问题,很难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不动产统一登记仅仅是一项产权制度与信息平台,关键是要通过法律与市场的手段。由于房价上涨的背后涉及到的因素复杂,房屋、土地或产权登记上的统一,不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直接影响,不宜寄予太高期望。

  尽管不动产登记出台,有利于老百姓的私有财产与产权的保护及反腐,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消除信息不透明、不对等的作用。但无法实现降房价的梦想,更加不可能实现人人互查房的幻想。一旦不动产登记与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城市联网及房地产税立法的完成,老百姓又将面临“重税”的压力,譬如房产税、遗产税、空置税等。

  从目前至6月底,距离不动产登记条例出台的大限只有一百多天,在不动产登记渐行渐近之时,市场似乎已经出现反应。3月18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北京2月二手房房价停涨,此前的1月,北京二手房价格更是出现了20个月以来首次环比下滑。除了国内的房价受到冲击,不动产登记亦推动了海外置业热。

  与此相对的是被要求6年内完成的住房信息联网。实际上,指望降房价属一厢情愿,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与房地产没啥太大的“半毛钱”关系,根本无法撼动支柱产业的地位,压根难以起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实现降房价格的作用。一方面是不动产登记条例出台,能逼出部分存量二手房,但不会对楼市供应产生巨大的“倾向力”。

  另外一方面房价是供给者与需求者间讨价还价的过程,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刚需是主体,保值投资需求、投机需求将会大幅压缩。

  三是不动产登记条例,仅仅是一项制度、信息系统的平台,既不能改变供求关系,也不能管住货币发行,又不能控制地价。毫无疑问,不可过于高估不动产登记对楼市的影响力,未来房价是否上涨,则主要取决于供给与货币量及市场化、土地、财税改革程度。

来源: 东方财富网 作者: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