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风。连日来,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奔跑起来吧,我的衢州”特别报道聚焦衢州发展,掀起了如火如荼的网络大讨论。在掌上衢州、三衢论坛、衢州新闻网微博微信上,处处都留下了衢州网友对于加快发展的热议和思考,这些或朴素或深情或睿智的文字,记录了当下衢州人建设美丽、富饶、实力、文明衢州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凝聚了每一位衢州人变革思进的决心和信心,也是让衢州奔跑起来、加快发展的力量所在。
本版梳理了部分衢州网友对于“奔跑起来”的真知灼见,接下来,衢州该如何奔跑?怎样才能跑得更快?我们的全媒体互动平台继续开放中,欢迎网友读者参与我们的大讨论,为衢州加快发展建言献策。
如何扔掉欠发达帽子,真正跑起来?
衢州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初探
文责自负
作为一名外地来衢工作者,我到衢州也多年了。可以说,对衢州的发展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不是出于对衢州的热爱,我想大家也不会如此深入思考衢州落后的原因。
按照刘易斯的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以下几个要素:自然资源的丰沛程度;一定量且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企业家精神、人文环境。
简而言之,前面几个要素可称为硬件基础,后面几个要素可称为软件环境。
从硬件基础来看,首先,衢州拥有的自然资源除了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外,其他资源优势不大。
其次,衢州的人力资源对经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支撑。从数量上看,衢州的人口总数和人口密度较全省平均值都偏小,流动人口数与杭、甬、温等地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就是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到外地打工,这大大削弱了衢州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供给能力。从质量上看,虽然衢州是比较崇尚教育的城市,但高素质的人才考取外地院校后,很少主动选择回衢,这对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非常不利。我们经常见到政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到外地引进人才,甚至劳动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第三,关于资本、技术和信息。这三者是围绕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三条纽带,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资本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而无论银行融资还是民间资本,衢州都走在全省的后列,追赶发达地区难度较大。再谈技术,技术的产生和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高端的人才和一定的研究载体,如果缺乏资金和人才,企业的技术始终只能靠购买而缺乏创新的原生动力,是不可持续的。关于信息。当今社会信息的交换与获取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资源的交换,而成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润滑剂。从地理位置上说,占有四省通衢地理优势的衢州理应发挥串联东西,互通南北的优势,通过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在交通、通讯发达的今天杀出一条血路来。
第四,关于企业家精神和人文关怀。这二者是经济发展必需的灵魂,是贯穿经济运行始终的一条红线。可能这两个要素是衢州最缺乏的。企业家精神和人文关怀分别体现着经济微观主体(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强弱和经济宏观发展环境的可持续性,然而,据我观察,衢州的企业家普遍缺乏坚韧、诚信、热情、社会责任等企业家基本的精神,更多的是小富即安、投机取巧的心态。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人文关怀的缺失使人心无法凝聚起来。
如果说硬件基础的欠缺我们无法迅速弥补,那我们再来看“软环境”——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公共服务两个领域,衢州究竟与发达地区有何差距。
市场机制要遵循三个普遍原则,一是市场主体的地位公平,二是一切决策以价格为信号,三是充分的竞争。据我观察,衢州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老总价”,商品价格找老总签字批条就可打折。时常听说,外地来衢州的企业家、企业水土不服干不下去,这是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最直接的体现。国美入地衢州,却明显竞争不过本土企业,因为他们没有这一套所谓的老总价。管中窥豹,当商品交易中走后门、偏门形成了习惯,不但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别人也不愿意与你长期竞争合作下去,剩下的只是几家本土企业在这里玩,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就没有向前发展的动力了。
最后,说说政府的公共服务。不可否认,衢州市政府近几年在主导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绩,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几年位居全省前列。因为我们是欠发达地区,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必然占据相当大的份额,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综上所述,我们衢州在硬件基础上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虽有差距,但差距并不是很大;更多的差距体现在人力资源、企业家精神、人文环境、市场体系和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范、教育宣传、改革创新等措施来弥补的,关键就是要在政府的引领下,全社会形成一种敢于追赶争先,敢于挑战现状、敢于艰苦付出的氛围,我想衢州会很快摘掉欠发达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