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杭州采荷中学俩孩子的想法挺前沿:以废治废行不行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3-14 08:49:32

  橘皮、甘蔗皮、花生壳,这些要扔进垃圾箱的厨余垃圾,它们或许是可以用来治水的?

  今年杭州江干区“五水共治”行动,发动全区的中小学生一起参与,爱护身边的河道。在活动中,江干区的这些孩子们自发组成了各种小队,做起了各种关于水的调查研究,有的走访运河,调查运河水质及污染状况,有的研究蔬菜瓜果农药残留对水质的影响。

  其中采荷中学两位同学,把风马牛不相及的甘蔗皮、橘皮、花生壳与治水联系在了一起。

  小亦雨在实验室做实验。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以废治废行不行

  孩子们亲自动手参与试验,将橘皮、甘蔗皮、花生壳制成了生物炭,用来吸附水中的杂质,他们用厚厚的研究报告表示,净化效果真的不错呢。

  14岁的吴亦雨,是个说话都还会红脸蛋的姑娘,她和同年级的徐轶凡一起,完成了这个研究实验。

  亦雨说,去年学校开展有关环保的社会活动,她和小伙伴一起参与了水质调查的行动。一路走访记录下来,孩子们发现,城市河道因为污水的无序排放和垃圾的随意倾倒,污染已日益严重,“后来我们看了书本,有的书里说生物炭可以起到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作用。”

  在查阅有关生物炭资料的过程中,小家伙们有了这样的疑惑:生物炭制备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且价格昂贵。有没有可能用别的更便宜的替代物制作活性炭呢?孩子们拿着这个问题请教科学老师,老师说,不如一起动手尝试一下吧,于是就有了这个孩子们亲自动手参与的实验。

  为什么选甘蔗皮、橘皮和花生壳?小亦雨回答得头头是道:“它们和木头、竹子有着许多共性,比如纤维多,水分少,而且它们又是日常生活中产生得比较常见的果壳类废弃物。如果能利用这些废弃物制成生物炭,用来净化水质的污染物,不是很环保吗?”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走进了实验室。

  橘皮、甘蔗皮、花生壳变活性炭

  净化水质效果橘皮第一

  去年的寒假和暑假,亦雨和搭档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放在了这个试验上。借用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专业仪器,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将甘蔗皮、橘皮和花生壳放入专业仪器,经过烘干、热解炭化后,真的变成了生物炭。

  “就是没想到满满一盆的橘皮,最后出来的炭就只有黑黑的一小点哦。”对于这点,亦雨有点小遗憾。

  那么橘皮、花生壳、甘蔗皮转化成生物炭后,净化水质的效果究竟如何?这个就得委托专家啦。孩子们找到了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请他们帮忙做了扫描电镜。结果发现,炭化后的甘蔗皮、橘皮和花生壳,与水中的污染物充分接触,确实起到吸附净化的作用。

  随后,孩子们还进行了生物炭对污染物的去除实验。结果发现,橘子皮生物炭对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效果比甘蔗皮生物炭和花生壳生物炭都要好。而温度越高,生物炭对有机物及氨氮的吸附量越大。

  浙江省农科院专家点赞

  孩子们的试验挺前沿

  “如果甘蔗皮、橘皮和花生壳做出来的生物炭能真的用来治水就好了。”这是小亦雨和小伙伴的心愿。

  那么,孩子们的这个想法到底灵不灵呢?我们也请教了专家。

  浙江省农科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生物炭工程中心的吕豪豪博士,吕博士说,孩子们的实验真的还挺前沿的呢。

  原来吕博士所在的生物炭工程中心也在做相关研究,不过他们研究的是利用水稻秸秆、油菜秆来制成生物炭。吕博士说,这主要是因为江浙种植水稻、油菜较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废弃的秸秆和油菜秆,同样也是废物利用。

  至于孩子们研究的用橘子皮、甘蔗皮、花生壳来制生物炭,吕博士说,在这些作物集中种植的地区,也许可以推广。

  而在美国和欧洲的部分国家,目前都有不少研究,是关于利用其他原料制作生物炭来治理污水的。

  “研究表明,天然湿地有净化水质的功效,所以国内外都有小规模试验,在污染的河道中建造人工湿地来净化水质,而人工湿地的主要填充物就是生物炭。”吕博士说,孩子们的思路挺不错。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