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项目正式实施。同时,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气象服务团队也正紧锣密鼓地完善监测服务系统,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考。
“在规划和建设中,我们不追求‘高大全’,就想脚踏实地做出特色。”青岛市气象局局长顾润源说,“今年我们将着重抓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
融合出效益精心算加法
要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又要将蓝图变现实。在推进气象现代化的过程中,市气象局认真做好“加法运算”,切实将气象现代化建设规划融入地方整体和专项规划,并在建设中充分考虑融入地方需求。
去年12月3日,市气象局和环保局首次联合发布大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引起社会关注。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评价:“这次严重雾-霾天气应对总体成功,望认真总结,积极主动应对重雾-霾天气。”
今年1月2日,市气象局与环保局签订了业务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从2月24日起,两部门联合向社会公众发布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双方还共同科学规划和建设青岛市环境气象监测站,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3月5日,增雨飞机抵青岛,通过改造,将承担雾-霾时空分布监测任务,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数据分析依据。
去年3月底,市农委副主任窦宗君到市气象局调研,提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市气象局随后向市政府报送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的建议,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去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时,将气象局列为35个牵头单位之一。气象灾害防御设施成为新型社区在规划建设中同步考虑的因素。
提升软实力苦心算减法
青岛市气象局在优化流程、减轻压力、扁平化管理等方面下苦功,使气象现代化真正接地气、出效益。
今年年初,市气象局对部分区域自动站的维修、维护项目进行招标。“这次试点招标,主要是积累经验,待成熟后将推向全市气象部门。”该局气象探测保障中心主任侯建伟说,“一般区域自动站的维修、维护由社会力量负责,我们就能节省很大精力负责新一代天气雷达、重点自动气象站等设施的维护,以及参与科技创新。”
气象探测保障中心专门成立多个技术小组深入钻研技术,取得良好效益。在一次对黄岛雷达站进行日常维护时,高工宋志龙和同事通过自学和研究分析,顺利排除了发电机的故障,节约了万余元的维修经费。
像这样的创新团队,市气象局还有5个,均由各单位技术骨干组成,重点开展精细化预报和大雾、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等研究。市气象局除给予资金支持外,还减少部门和岗位束缚,积极打造科研创新平台。
在一次基层调研中,顾润源发现一个台站竟然建设了10多个业务平台,业务人员根本忙不过来。他牵头成立技术组,集中进行业务一体化平台开发。目前,该平台已基本建成,很快将投入使用。
铸就蓝色梦用心铺坦途
青岛因海而生,因海而兴。青岛气象现代化的梦是蓝色的。
去年10月28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海洋气象保障和海洋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的意见》,这是青岛首个专门就完善海洋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和提升海洋气象服务能力制定的政策性文件。
至去年年底,市气象局顺利完成近海海洋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项目和中国气象局海洋气象服务试点项目建设,海洋气象综合业务平台、海洋气象信息服务站及时投入运行。海洋气象服务联席会议机制和联动应急机制更为防御海洋气象灾害提供了保障。
蓝色梦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梦。为保障世园会,市气象局精心打造立体化、现代化的世园会气象服务系统,自动气象站、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避雷亭等设施成为园区一景。他们还将为组委会、游客提供个性化、贴身的现场服务。
“近海海洋气象观测能力、专业专项海洋气象服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气象事业整体实力处于全国沿海城市前列。”这是青岛气象人心中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