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底,上海交港局推出措施,从3月1日起,在高峰时段新增运力配置方案出台前,暂行早晚高峰时段本市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措施,以缓解高峰时段打车难。同时,严禁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载客行车途中接听、使用手机等终端设备,以确保出租汽车运营和乘客人身安全。[我来说说打车软件在上海被“招安”]
3月10日,上海交港局推行打车软件“新政”后的第十天,民间关于“早晚高峰禁用打车App”的争议依旧余音未歇。细心的市民发现,街道上亮起“电调(电话调度)”字样的车载顶灯又一反常态地突然跑满大街小巷。
一场由地方政府、国有出租车公司和打车软件商共同参与的博弈“苦情戏”,在纷纷出招赚足市场眼球之后,终于以“大团圆”结局谢幕:嘀嘀、快的两大软件被强生公司的出租车电调平台“收编”,而到月底,还将与大众、锦江、海博三大出租车运营商完成技术对接。
乍看之下,似乎只是软件预约的出租车点亮“电调”顶灯的微小细节,细究之下,却是强生等国有企业半路杀出、强势分羹的高明手段。不止一位受访人士表示,这是逐渐被边缘化的电调平台“游说”政府的结果。
打车软件被“招安”
面对政府围绕“招安”主题的连续约谈,打车软件“扛不住”了。被出租车运营商的电调平台吸纳其实早有端倪。
上海交港局“新政”大棒下,就在多数司机不敢“顶风作案”时,一个名为“上海出租Taxi021”的打车软件却高调称“可在高峰使用”,这个以微信模式接受订单的“异类”如此放话,底气就在于它接入了出租车公司的电调系统,属于政府认可的“正牌军”。
“打车软件抢单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扬招(即扬手招车)难’,但是接入电调平台对于缓解这一点并没有直接帮助,唯一区别是原先看到‘待运’的车扬招不停,现在看到‘电调’的车扬招不停,难道这就会让招不到车的消费者得到更多心理安慰?”长期关注出租车行业的资深媒体人邵女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直言。
在她看来,“新政”中“高峰时间空车不停将被停运15天罚款200元”等重拳整治对于改善“打车难”确实会有正面效果,但出租车电调平台“招安”打车软件的背后,却是游说政府出面主持的一场抢食蛋糕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