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1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活动的主题是“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昨日,省、市残联,省卫计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10多个部门,以及10余家医疗机构联合在东方红广场举办大型宣传、义诊活动。
30名听障人士获赠助听器
根据全省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省听力残疾人36.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4%,而听力残疾人中50%可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做好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干预、预防、改善、康复是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桥梁之一。活动现场,省残联、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为30名听障人士验配并捐赠了价值60余万元的助听器,并为前来咨询验配助听器的听障人士提供康复义诊服务。同时,还为6岁以下聋儿开展“七彩梦行动计划”人工耳蜗和助听器项目初筛。
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主任郝建萍介绍,1岁以内是听力语言发育敏感黄金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此期间如果发生听力障碍,不仅会导致聋哑,还会造成儿童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发育迟缓。然而临床发现,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小儿听力障碍多在2岁以后才被发现,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也就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孩子出生后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等方法对新生儿的听觉系统进行初步评估,以判断孩子的听觉系统发育是否正常。为了降低耳聋发病率,听力保养尤为重要。
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少戴耳机
“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少戴耳机,因为长期戴耳机会导致噪音性耳聋。”兰州军区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徐学海在义诊时反复向市民介绍。徐学海说,近年来,兰州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居多,甚至有十三四岁的学生突然出现耳聋。
“以往少年儿童的突发性耳聋非常少见,但去年一年仅兰州军区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就接诊了十几例,大多是十几岁的学生。”徐学海说,目前青少年患突发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多为过度使用耳机和精神压力太大。许多学生在课间和上学、放学的路上都戴着耳机,有的甚至写作业时也戴着耳机。由于戴耳机时外耳道口处于封闭状态,耳机中的声音全“集中”在耳道里,长时间损伤听觉细胞,导致听觉功能下降。对于不经常使用耳机的市民来说,偶尔使用时也应控制音量,不宜过大。另外,也要尽量确保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值得推荐的一个原则为“6060”原则:即人们在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建议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将音量调至更低。另外,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
不少儿童在使用电脑、手机等时也佩戴耳机。儿童是否适合使用耳机?徐学海说,儿童本身是听力比较容易受损的群体,不建议儿童使用耳机。从临床上来看,现在不少儿童出现耳鸣、高频听力下降的情况比较多,都是由于佩戴耳机引起的。一些儿童经常使用mp3等,使用时并未有感觉震耳,但检查结果发现,一些儿童的内耳已经有损害。
如何保护听力,徐学海建议避噪音、戒挖掏、慎用药、多补肾。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此外,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适当喝核桃粥、花生粥、芝麻粥等,对保护听力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