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专题研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上周三,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教育质量提升大会,以教育质量为核心,探讨教育的发展,全面吹响了教育“二次创业”的号角。
会上,市教育局局长徐朝金透彻分析了近三年的教育质量发展情况,直面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不少解决的措施。此次会议还透露了不少接下来的教育发展方向及相应措施。
与浙师大缔结“联盟”
会上,副市长马梅芝、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楼世洲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市政府与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我市将与浙江师范大学进行战略合作,缔结“教育联盟”,自2014年起开展为期五年的教育合作。
在合作期间,浙江师范大学与我市所辖县(市、区)将以合作举办一所紧密型的浙师大杭幼师附属幼儿园分园、若干所松散型合作分园的模式,打造浙师大衢州学前教育实验区,将分园建设成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引领衢州市学前教育快速高质发展。
我市还将依托浙师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领域探索紧密型或松散型的合作办学新模式,选择所辖县(市、区)条件成熟的学校,合作举办浙师大附属学校。
在师资培养方面,也有不少合作项目。我市将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骨干教师、教研员等到浙师大接受培训,以专题研修、学术交流、互动研讨、课堂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衢州教育专业化水平。
此外,双方还将开展实习基地项目建设,共同建设一批“浙江师范大学衢州实习基地”。衢州市选择各级教育机构、各级各类优秀学校开展实习基地项目建设。浙江师范大学选派优秀学生(特别是博士、硕士、优秀师范生等)到衢州各实习基地以博士服务团、挂职锻炼、实习、见习、志愿者、寒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为衢州带来充沛、优质的教育资源。
队伍建设蓄势待发
会上,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成了不少与会校长、老师们关心的话题。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市教育局将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上花大力气。
一个好校长就能成就一所好学校。为培养一支有理念、懂管理、业务强、甘奉献的校长队伍,目前,市教育局正在制定校长培养工程的意见,继续办好骨干校长培训班,将选送骨干校长到北大、北师大、华师大甚至国外知名学校培训。
师德方面,将把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对于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全市将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市教育局正在制订三年培训计划,安排教师培训工作。另外,继续进行教师文化专业知识考试、心理健康进修考试等工作,组织教学比武,全力提升教师的业务教学能力。
此外,还将健全教研员选拔、评价机制,教研员可以交流到学校任教或担任管理工作,优秀的学校老师才能担任教研员,还要把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教研员的绩效捆绑考核。
在教育质量评价上,市教育局也将推行新举措,筹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校教学质量的分类评估机制,向全市辐射推广。
坚定深化教育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释放出不少改革信号,其中深化教育改革成了社会大众关心的焦点之一。在这次教育质量提升大会上,深化教育改革屡次被提及,也是接下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词”。
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是近年来我市中小学校面临的新课题,不过面对这个新机遇,不少学校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颈。
当前,一些中小学还普遍存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缺少整体规划、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会议中提出,学校要鼓励教师主动参与研究课程、开发课程,为学生提供适合本校、适合学生的优质的课程资源。
课堂的改革是新课改的“主阵地”,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是课堂效率的提高。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打造高效课堂。注重教育过程的管理,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任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对尖子生、临界生和偏科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全方位关心、培养学生。好成绩,好能力,好素养,源于好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全部。“一切为了孩子” 的高度责任感,旨在培养:“优秀性、魅力性、领袖性”。不仅学习好,更要“身体好!能力好!高素养!”。根据自己独创的教育模式,积极进行学习目标引导,过程训练与奖励,成果体验与展示等教育教学方法,无论通过文化辅导过程还是才艺学习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到"要学我"。通过学习卓越成长,通过教育收获财富。让孩子赢在起点上,更要赢在终点上!
优秀师资团队强大的师资队伍,雄厚的师资力量,文化班及特色班教师、教练均为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及优秀指导教师执教。教师均多次获得权威奖项。衢州教育机构亿学教育将领衔打造并成为衢州柯城区域的品牌旗舰教育服务机构。
会上提出,要大力兴办民办教育,将其作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重要机制,按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思路,体现优质高端导向,体现政府支持,体现公平竞争,充实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