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天弘基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26日,余额宝用户数突破8100万,在近半个月的时间内增加了2000万的用户。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推测,按照2月中旬余额宝用户规模来看,目前余额宝规模或者已经突破5000亿元。
的确,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崛起对整个社会构成了极大的影响。余额宝,作为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其在去年6月13日上线以来,却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不可否认,面对规模式的壮大,余额宝确实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当前,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基本保持在6%左右。即使在流动性较宽松的环境下,这类金融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也可以达到4%左右。相比之下,传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35%,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也不过3%。虽然部分银行已对定存利率实行了10%的上浮空间,但是相对较低的存款利率确实无法与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提并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收益率优势外,互联网金融产品灵活的操作方式以及较低的准入门槛确实受到了社会的认可。以操作方式为例,互联网金融产品基本满足快速到账,随时取现的功能,且年化收益率基本远超同期的活期利率。然而,银行活期储蓄的利率仅为0.35%。若采取银行定期储蓄的方式,却因急事而提前支取时,也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算利息。又以资金准入门槛为例,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设置了很低的投资门槛,更有甚者低于1元。相反,作为利率略高于定期储蓄的银行理财产品,则需要5万元以上的资金门槛。如此看来,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银行的发展模式。
既然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能够拥有多项的优势,那么它究竟是依靠什么维持较高的年化收益率水平呢?
事实上,以余额宝为例,其借助大量的社会资金,对接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进而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来获取较高的银行协议存款利率。当然,余额宝主要投资产品属于货币基金,而在此项目中,约有90%的投资来自于银行协议存款。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出现了规模式地壮大。但是与其存在相互关系的天弘基金却处于亏损的格局。根据数据统计,在天弘基金股东内蒙君正(601216,股吧)2013年的半年报显示,随着余额宝的推出,天弘基金却陷入了亏损的局面。另外,在物产中拓(000906,股吧)2014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的预案中披露,天弘基金2013年营业收入为3.1亿元,净亏243.93万元。可见,天弘基金并没有因余额宝规模的壮大而出现大幅盈利的局面,反而还陷入了亏损的格局,此举也令市场大跌眼镜。
针对上述疑问,有媒体指出,前期巨资建设IT系统以及尾随佣金大增是天弘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然而,在天弘基金盈利水平与余额宝规模不对称发展的背景下,实质上也反映出基金公司的发展形势依然不大明朗,而随着相关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也有望逐步转型。
随着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崛起,传统银行业逐渐意识到危机感。近期,以民生、中行、平安、广发、交行、工行、浦发为主的银行均推出了类似余额宝的产品,以控制存款流失的风险。同时,监管层似乎也逐渐意识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或将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监管力度,例如提高货币基金风险准备金等。至此,以银行为主,针对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围剿战正式打响。
有评论认为,余额宝是“吸血鬼”,而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迅速扩张实际上推高了社会的融资成本。对此,该不该取缔余额宝的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笔者郭施亮认为,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迅速扩张倒逼传统银行业的转型与改革,将明显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再者,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实际上属于还富于民的一大举措。
过去,传统银行业利用自身的垄断优势实现了巨额的利润。其中,息差收入成为传统银行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80%。而以手续费收入为主的中间业务收入也逐渐成为了银行业的重要收入来源。按照过去几年的标准,我国存贷款的利差达到3%,远高于国际市场1.5%的平均水平。而银行也借助这一市场环境,以较低的利率吸收存款,再以较高的利率放贷,进而长期保障了银行自身的盈利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国有银行将贷款放至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等,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基本无法从银行中获取贷款。最终,部分中小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作,不惜花费高成本向民间借贷机构借出资金。而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却因资源、政策优势而享受较低的贷款利率。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实体经济也难以得到有效地修复。
银行围剿余额宝的背后,实际上是长期垄断资源优势的利益团体捍卫自身利益的真实体现。虽然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部分潜在的风险,且监管体系依然难以成行,但是它却敢于打破传统银行业的垄断局面,有效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实现了还富于民的目的,这是值得肯定的。试问,在传统银行业垄断的时代下,能够做到这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