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正在科考船上为海洋“体检”。
浙江在线02月28日讯温暖的阳光下,海面金光闪动。2月22日,浙江海洋学院科考船“浙海科1号”首航。
海泥、浮游生物、海流……采集并分析这些看似普通的“海洋成员”,是这次科考的任务。早上7时30分,在汽笛声中,记者跟随缓缓航行的科考船,探寻海洋的秘密。
“停!”船一到达中街山海域,两名工作人员就定下了实验样品的采集点。他们用一台小型吊机,缓缓地把实验网具放入海中,1分钟不到,网具又被提上来。可惜,网具里面的成果只是一撮褐色的藻类植物。“这里面有40多种浮游植物,都是我们的珍贵成果。”浙江海洋学院教师陈健神秘一笑。
植物被放进单独的容器后,陈健把它们带到了实验室。“别小看这些植物,它们就像牧场上的牧草,没有牧草,就不会有丰富的巨型海洋生物。”陈健说,通过观察浮游植物,可以判断有没有赤潮爆发。
半个小时后,另一项关于海水盐度、温度、流速的检测项目开始进行。5米、10米……在不同海水深度,研究人员分别读出了不同的数据。“海域和高空一样,大气层也分高中低层,每层会有很大的差异。”一名研究员介绍。
“如果没有科考船,这些实验项目就很难开展。”教师张旭峰感慨,以前,师生的科考船就是租来的渔船。有时候渔民打渔,他们在一边做实验。而新的科考船让师生们很兴奋。“浙海科1号”配有专业的干、湿、冷藏室等3个专业实验室,还有教室和寝室,可供40多名师生同时使用。“这是一个全能型的科考船,十几个涉海专业都可在船上做实验,实验数据也更准确。”该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处长王贤恩介绍。
在这艘船上,记者还发现一口特别的“井”,打开井上的方形盖子,下面是波涛汹涌的海水。“这叫竖井,可以直通海底。一些实验设备放进去,就可以直接在海里工作。”王贤恩说,科考船在海上航行时,一些声纳探测的实验设备就开始同时启动,绘制出海底的地形地貌。
经过8小时的航行,科考船圆满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