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南京20多棵法桐因遭人为过分修剪成“秃头”(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2-27 08:56:16
 

  貌似“不长头发”的修剪过的梧桐树。

  南京市民朱先生向扬网反映:他最近去紫金山游玩途经灵谷寺路时,看到灵谷寺8号附近道路中间的一排原本高大参天的法国梧桐树,因遭人为“过分修剪”,主树干老是不长头发,远看起来秃秃的,萎靡不振。细数一下,这些梧桐树竟有20多棵。

   20多棵法桐只剩下树干

  昨天上午,扬子晚报记者到实地探访发现,这些遭人修剪过的法桐树位于体院路转盘往南路段,如果从马群过来方向,则是在距离体院转盘大约50米左右的路段。

  据附近灵谷寺路8号居民称,一年前这里来了一班绿化队,称是为古树名木作修剪。于是,有的树木被“砍头”、有的被“腰斩”,没几天许多梧桐树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根主干。一年多过去,这些修剪过的梧桐树主干周围虽然长出了一些树枝,但大树貌似“元气大伤”,变成了“稀稀拉拉的秃头”,令附近居民和游客痛心疾首。

  据朱先生介绍,他仔细数了一下,这些光秃秃的法桐树竟有20多棵。朱先生说,灵谷寺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原本参天茂密,景色秀美,也是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户外婚纱照选景的佳地。

  附近一些市民认为,中山陵的法桐树对南京人而言有着很深的感情,春来嫩绿清新,夏至遮阳成荫,秋冬金黄披甲,无不令人心旷神怡。但如此“过分修剪”,破坏了中山陵地区林荫大道的整体协调,无异于“毁绿”,应给予谴责!

  回应质疑

  全剪成“秃头”,下手是不是太重了?

  道路拓宽时根系受损,树冠营养“跟不上”

  对此,中山陵园管理部门回应称,对此处的法桐树进行修剪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2005年左右,体院路进行了拓宽改造,路面改造时对树根有所损伤。2006年,法桐开始出现长势衰弱的现象,树头普遍枯萎、断枝。

  省植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任全进老师解释,一旦树木根系受到破坏,树冠覆盖的面积相对根系在地下伸展的面积而言显得过大,如果不对树冠进行修剪的话,树木很容易倒伏;而且受损的根系无法向树冠供应足够的养分,树木出现长势衰弱甚至枯萎的现象。

   “重修剪”可帮树减少养分消耗

  修剪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来往车辆多,这些枯枝断枝存在安全隐患,反过来车流对树木也有一定影响。如果不对位于灵谷寺路中间绿化带里的法桐进行及时修剪的话,一些过往超高的车辆有可能因为法桐枝叶过于茂密而受到阻碍,导致法桐“断臂”或“闪腰”,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其次,经年生长的法桐因为年久老化,也会造成树叶枯萎,树枝老化,导致树身养分的供给不足,遇到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也可能导致倒伏等危险。所以,出于安全考虑,也是对法桐的保护,园林部门对法桐进行了“重修剪”。所谓“重修剪”就是减少养分消耗,恢复树木活力。

  为什么“剪头”一年了还没长叶子?

  中山陵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他们已经及时进行了修剪,但是道路拓宽后导致这些法桐树处于两条快车道的中间地带,客观来说,这个位置对于树木的茁壮成长不是很有利。一是因为这里离车流太近,树木受光照和生长空间比较有限,而且因为它们扎根的土壤砂石含量较高,养分不是很充裕,所以重修剪后的这些法桐树长势会比正常情况下缓慢很多。但目前来看,这些树已经能够保证存活了。保住性命是第一步,接下来管理局将对这一片区的法桐进一步密切关注,以保护和复壮为主,同时采取科学的复壮措施强化管养,使法桐树“乐活南京”。

  第三方鉴定

  3种情况可以“重修剪”

  这样的答复究竟有没有科学性呢?省植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任全进老师表示,这样的修剪方法是可行的。任老师认为,在三种情况下,需要对法桐进行重修剪。一是树枝影响到了交通安全;二是树冠影响了平衡;三是树木出现长势衰弱甚至枯萎的,这种情况下也要进行重修剪。以灵谷寺这些法桐的情况来看,是符合后两个修剪条件的。

  法桐生命力强适合“重修剪”

  植物专家介绍,不同的树种适合不同的修剪方法,有些树种不宜进行重修剪,而法桐的生命力较强,适合重修剪。他还表示,对南京人来说,法桐树虽然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但既然是行道树,首先应考虑道路交通安全,过于茂密的枝叶一旦妨碍了交通安全,就应该及时修剪;此外,对于老化枯萎的树枝,及时进行修剪,也是可以促进树木本身健康生长的。(通讯员朱旭先扬子晚报记者范晓林文/摄)

 

 

来源: 扬子晚报 作者: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