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杭州绿城育华学校高一历史教师马月兰(右)与经过双向选择后“走班”的学生在课上交流。
高考改革,下放考试科目自主权。这意味着,高中必修课设置必须改。
这不,新学期刚开始,就有学校于浙江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前,先行自我改革。
浙大附中先拿英语开刀,进行ABC分层。杭师大附中动作更大,所有必修课进行分层走班。
走班,要打破不唯分数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走班,同样要关注高考,提升高考水平。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得平衡,是一道最难解的题。
现状
英语教学分成ABC三个等级
学生称得到更多关注
“show me your exercise book,please(请拿出你们的练习本).”本周一,走进教室的王保全跟底下37名学生说道。他是浙大附中教科室副主任,也是高一英语C班的老师。
不少学生勇敢地举起本子,但拿的多是英语课本。于是,王保全用中文再说了一遍。
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继续用英语讲课。只是,说得慢些、停顿的时间久些。有时,学生会一脸迷茫,他就问:“who can translate in Chinese? Be confident(谁能用翻译成中文?要对自己有信心).”
片刻沉默,有学生犹豫地举起了手。“Good.”王保全笑着对他说。有时,无人敢言,都埋头等待,他一定会随意点名,鼓励学生大胆说。
“要是摆在以前的课堂,这里的学生,一定有不少听不懂吧。”旁听的我,心里犯起了嘀咕。
课后,我的嘀咕,得到了学生的应证。“现在,老师对我们的关注更多了。”坐在后排的男生说。以前,他没有机会在课上发言。现在,必须张口说了。而且,“现在上课节奏慢了,更多强调掌握好基本词汇和语法。”
新增7所走班高中
6所从下届高一开始
新学期开学,杭师大附中的“走班”最受关注,因为它规定所有必修课进行分层走班。除杭师大附中外,另6所在浙江省教育厅备案的试点必修课走班高中有:杭州二中、杭师大附中、鄞州中学、温州中学、嘉兴一中、春晖中学和天台中学。
目前,这6所学校都在方案制定中,均将于今年秋季新高一入学时开始进行。比如,天台中学校长郑志湖已有初步思路,“一半班级全部走班,先试点,另一半和以前的教学模式相同。等成熟后,全面展开。”
这样算来,自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提出深化课改,加上首批开展试点的4所高中(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浙师大附中、青田中学和义乌中学),目前在教育厅备案开展走班的高中已有11所。
除了这些省教育厅试点推广的学校,浙大大附中也在新学期尝试:在英语课中进行分层走班。
“初中进入高中后,是一个转变。不少学生,会发生变化。单纯以中考成绩分层,并不科学。先给他们一个学期的适应,同时,老师需要一个学期的考察。”浙大附中校长申屠永庆说。
追问
走班,怎么走?
这学期,浙大附中先拿英语试水。其实,早在课改开始之时,王保全就已着手研究走班。
全年级12个行政班,英语分为三层教学班,包括2个A班,8个B班和2个C班。A班,着重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能力;B班,着重学生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加大思维力训练;C班,着重学生的基础强化。
那么,对学生的分层依据是什么?除上学期的期中与期末成绩外,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建议,同样关键。“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并不一定出众,但英语素养很高,表达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强,更适合在A班。”申屠永庆说。
9月,物理与地理两科也将进行分层走班。因为,这两科的学生差异大。如果条件允许,数学也将进行走班。
每学期结束,进行一次调整,有小部分学生可以升或降。流动的依据,同样,除了一学期的成绩,还有任课教师的评价。
不再唯分数论,意味着,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将发生改变。“现在,得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发言、小组合作,还有完成作业等情况。这些,都是在考察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力和毅力。”王保全说。
新学期,杭师大附中扩大必修课走班动作:所有科目都分层走动。
12个行政班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类,由学生自主选择。之后,再进行各有不同侧重的走班。比如,人文类学生的物化生科目不分层,政史地分。科学类的学生,则反之。语数外三科,所有的学生均分层。
目前,人文类共有4个班,分A、B两个层次(B班学生的基础相对扎实)。科学类共有8个班,分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基础,逐级递增)。
同时,配之相应的选修课。比如,人文学部侧重与历史、地理有关的课程,科学学部侧重与化学、物理有关的课程。
成绩,是杭师大分层的主要依据。这由三部分构成,期中、期末考试各占40%,省考试院统测占20%。期中过后,将进行一次微调。再流动的依据,仍以成绩为主。
学生和家长能接受分班结果吗?
杭师大附中分管高一的老师董莉坦言,分层前,不少家长提出异议。他们怕,这样会导致部分孩子的心理压力加重。
但试行一周后,异议声少了。“他们看到,分层其实是更关注学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董莉说。
最初,申屠永庆也担心C班无人选。不过,回收的征求意见表,却出人意料:共有60余人选C班,不少人还有潜力进B班。
走班后,C班进行小班化教育,每班30余人。而且,每个C班还配了专属教师,一位是教科室副主任王保全,另一位是年级备课组长沈咏梅,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手。
“头一天上课,C班的学生看到我走进教室都说,不迷茫了。”沈咏梅说。原本,他们以为自己被放弃了。
那么,另一头想进A班又不得愿的学生,如何“摆平”?当初,约有160人选A。可2个A班,只能容纳90余人。实验班的学生,大多选了A班。但事实,总分高的实验班学生,有的科目“翘脚”严重。走班,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韩子轩,就是选A被调B的学生之一。最初,他有点介意。可现在,反倒激发了他的斗志,“下学期,一定要进入A班。”
其实,不少人与韩子轩一样,斗志大增。“后有C班的追兵,努力追赶自己,前有A班的目标,B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了。而以前,他们相对安于现状。”教B班的孙倩说。
教师被调至基础薄的班能理解吗?
“如果老师自身认识不到位,分层走班反而适得其反。”申屠永庆说。教师,才是成败的关键。
原本,浙大附中的一名教师教实验班。当得知被调到C班任教时,她有点不理解。可当她初次走进教室,看到学生迷茫的眼神时,她的态度一点点发生转变。
“他们,只是学习习惯差,缺乏自信。”她说。她要用耐心,培养C班学生的自信心。每次上课前,她一定会表扬作业优秀者。她一定会还坚持严要求,只是放慢上课速度,多重复讲。
分班后,教师的任务量增大。“花在C班的备课时间,跟教实验班时一模一样。但花的精力,倒是更多了。”那名教师说。每天,她都要记录教学过程与反思。
董莉也坦言,“不少老师觉得比以前更累。”不过,累归累,“没有老师抱怨。”因为,他们知道,分层走班是为了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指导与关爱。
相应地,走班,还意味着,教师的评价方式必须发生改变。可如何变,目前,走班的学校都还在研究中。
走班后
还怎么管理?
在杭师大附中,行政班仍保留,每班都有班主任。自习课管理、大型活动组织,由班主任操办。同时,搭配成长导师。每位学科的教师都担任导师,负责10名学生。上周五,学生们刚完成导师选择。
导师的角色,更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学业与心理成长。今后,将由他们牵头各自的小型家长会。
家长想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既可以给导师或班主任打电话,还可以登录新建的管理平台。每天,各科老师都会更新学生的情况,包括出勤、作业和状态等。
那么,今后,班主任是否会消失,渐渐被导师取代?“这肯定是趋势。虽然,这样会没有班级的归属感,但同时,给学生更大的平台,去更好地自我认知,增强社会化的能力。”杭师大附中校长任学宝表示。
声音
学生素养与高考成绩
如何平衡是道难题
“为走而走,形式上的走班,一定会失败。”申屠永庆坦言。在他看来,并非所有的科目,都适合走班。走班,有一定的前提。
首先,科目特性。“有的科目,到了高中后,学生之间的差距会拉大。比如,物理、数学和地理。”这样的科目,有必要分层。而有的,如语文,“学生间的差异不大”,就没必要分。
其次,还得看教师具不具备分层教学的能力。“分层后,意味着老师投入增加,而且,对老师的研究与创新能力提出挑战。”申屠永庆说。
同时,教师结构得有讲究。既有经验足管理强的教师,也有创新思维活跃的年轻教师,以适应不同层次。
“但是,课改走班一定是趋势。”他说。现在,出现问题,并非走班不对。而是,没有处理好综合素养与高考的关系。
走班,要打破不唯分数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走班,同样关注高考,提升高考水平。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得平衡,是一道最难解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