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玉兰开花的时候,也是一年中吃江鲜最好的时候。这样的时节,玉兰花“早于辛夷,花开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一树万蕊,不叶而花”,旧历二月间,风雨溟濛,云容黯淡,花叶飘零,远望树下如残雪。是赏花的时令,也是赏味的时令。林间坡上,万物生长,嫩芽齐出;春江水暖,暗流涌动,鱼儿们纷纷怀卵洄游,大大小小的各路江鲜都开始露头了。
蚬子
最早上市的,是最为微型的江鲜,蚬子。油菜花初绽金黄的时候,便是吃蚬子的好季节了。过去,一到早春,通着长江的小河里便会划来许多捞蚬子的小船,船尾拖一张蚬网,贴河底拖行,隔一段便收一下网。蚬子不是值钱物,在那样的小河道里随处可得。小船上的捞蚬人得手之后,会以极低的价格卖出。村厨烹蚬,大多按照炒螺蛳的方法,加姜加葱,大火快炒。这其中,料酒辣椒是不可少的,因为要压住蚬子的腥味;用猛火迅速翻炒,这手法也是不能更改的,因蚬肉遇热会迅速缩紧,炒的时间略长几秒都会口感变硬变老。最保险的方法,则是以鲜蚬煮汤,浓白的一锅汤,虽有一丝腥意,大体上仍是鲜甜。蚬子是江中俗物,是再土气不过的食材,却最早带来春天的气息,润物细无声。
菜花鲈
菜花盛时,便到了菜花鲈的时间。身怀六甲的菜花鲈,在这样的季节“争出荐网,味尤肥美”。蒋元龙的诗《菜花鲈》说的便是这种鱼:“菜花开后鱼方上,竹笋香时信早通。不识乡音呼土捕,何须归计说秋风。”菜花鲈的别名尤其多,诗中的“土捕”二字便是别名之一,也有人叫它“土步”、“竹姑”、“吐哺”。也因其在桃花开放之后胀满了一肚子的鱼子,看上去傻头傻脑,就连乡下小孩子都能在河塘里顺手捞起,所以又有个别名叫“桃花痴子”。至于它的另一个比较威武的名字“虎头鲨”,反而倒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看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可能这就是“虎头鲨”名字的真正由来。在杭州被奉为至味,到南京却被人鄙视,且起了个近似嘲讽的名字叫“虎头蛇”,可能是因为它脑壳大、身体圆、尾巴则相对短小的原因吧。
菜花鲈易捕,据说沿江居住的人都有类似的童年经历,只要是江水暖了,拿只旧胶鞋,拴根稻草绳,浸到家附近的小河塘里,一会儿就会有懒洋洋傻乎乎的菜花鲈游进鞋子里歇息。只需一拽一拉,回家就可以做道菜花鲈炖蛋。挑选几条比拇指大点的新鲜肥嫩的菜花鲈里调进蛋液,简单一蒸,便是一道典型的苏浙家常菜。菜花鲈红烧则很有讲究,首先是不能用个头过大的菜花鲈做红烧,因为肉太结实,不容易入味,中等偏小个头的最好;其次是红烧之前,先要过过油,味道才会更浓郁,如果讲究的话,还可以加入一些切好的肥肉丁,一样要先过过油。身板壮实的菜花鲈,烹饪时加入些猪油为其润润色,提提神,去掉一些口感上的呆滞,那是深谙鱼鲜的民间高人想出来的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