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春节期间,一则题为《盘点80后过年九大怕》的帖子引起网友共鸣,其中怕外甥侄子(给外甥侄子压岁钱)、怕送礼、怕亲戚邻居问工资等尤显突出。高额的人情消费不仅成为催生“恐归族”的重要原因,也让寓意祝福的传统习俗变了味。
初七一过,随着午夜高速公路收费处的挡车杆徐徐放下恢复收费,意味着热闹的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人们不得不从四面八方“马不停蹄”奔赴各自的岗位,投入到新的一年紧张的工作之中。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物价消费飞快上涨,让春节变成了“春劫”,更让“年味”变得越来越淡。换句话说,就是让春节日渐成为在外辛苦一年的人们“又爱又恨”的节日。那么,是谁让原本寓意祝福团聚的春节变了味,让春节变“春劫”?看来,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一探究竟!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无疑是在外辛苦了一年的游子最贴切的心声,更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感召力。然而,回家过年却成了不少人的一块心病,高额的人情消费——红包,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却变得越来越厚。让用来孝敬老人和孩子的红包,不但压弯了这些人的“腰板”,也压垮了节日的精神内涵。最终使得节日的氛围充满了虚假的“铜臭味”。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春节成了负担,内涵也被人为置换,功能更是被人为放大,跟风上涨,直涨到不少当家的人叫苦不迭!
老实说,笔者也知道,回家过年,关键是回家,而不是花多少钱,亲朋好友看重的是团聚,是一种亲情和友情的回归。如今,春节却变成“春劫”,就不能不让人反思!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大家聚少离多而相互攀比的心里在作怪。就拿着这象征晚辈孝敬长辈或长辈祝福晚辈的红包来说,似乎被一些庸俗文化“攀比”的心里给偷换了概念。此话怎讲?春节变成“春劫”,在笔者看来,就是一些人想用红包的厚度来“救赎”自己对父母或子女聚少离多亏欠的亲情?
事实上,这种越来越厚带着“色彩”的红包,正在诠释着在外游子心理上的一些微妙变化。你想,城市化过程中,不少人远离家乡到城市打工。有多少人是一家老少生活同堂,又有多少不是常年在外奔波劳作?换句话说,是发展中的高歌猛进,让“依依墟里烟,儿孙不复归”的这种聚少离多成为了社会转型期最揪心的阵痛。于是,作为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当家人来说,那加厚的红包也就成为了他“救赎”亲情的砝码,唯有此,才能解脱自己对亲情的亏欠,才能弥补自己对亲情的遗憾。
是的,不可否认,在中国人的心里,面子高于一切。否则,我们如何解读“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句话?如今,春节变成了“春劫”,这种转变似乎曲解了节日的本意。而这本不是节日和红包的错,而是一些人亲情救赎惹的或。想想也是,人家给父母或孩子一千,我怎能只给八百,否则就显得我不“忠孝”,让家人在邻里亲朋之间没有面子,也让自己很“丢脸”。于是相互攀比,让不少回家过年的人绞尽脑汁,最终落了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春劫”,而忘了“红包有价亲情无价”。
春节,本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是家庭团聚,亲情融合的佳节。如今,春节变“春劫”,着实需要人们反思!从农耕文明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春节如何散发浓浓的年味,让家人沉浸在节日特有的欢乐之中?就不能让人情消费劫走了它本身的意味,这就需要将春节的意义回归原点。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春节应程载更多团圆的期待和欢乐。看来,“聚少离多”这种对团圆的期待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春节除了变味为“春劫”,剩下的只有春运来回的折腾?你别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