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
【专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新年伊始,对于衢江区周家乡丰上清村的农场主张红英来说,农场两旁一公里长的水沟,让她忧心忡忡:长着黑毛的病死猪横七竖八地躺着,堆积如山的垃圾气味呛鼻。“过去,这两条沟里都流着清澈的山泉水,但现在一下雨,水沟里都浸满令人作呕的污水。”张红英说,“这几年,再没人敢喝下游水库的水,好水是越来越缺了!”
衢州水资源丰沛,总量达到987.5亿立方米。曾几何时,“抓鱼摸虾,游泳戏水”是人们共同的记忆。如今,水城“缺水”却日益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中首当其冲的治污水,也成为一个沉重的治理“龙头”。
城里“缺水”,乡村喊“渴”
没有好水,乡村喊“渴”。和张红英有相同境遇的大有人在:柯城区九华乡政府每日的饮用水需用车到十几里外山区拉回,衢江区杜泽镇部分群众每日需要定点排队几个小时才能获得可饮用水……
“喊渴”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山塘水、河道水、水库水被污染。生态指导员在调查我市2372段河道水质时发现,虽然我市主干流水质基本达到三类水,但河道、池塘水质浑浊、黑臭分别占到50.9%,11.5%,垃圾河普遍存在。
“虽然连续多年,我市出境水全年平均值达标,但近年来出境水总磷、氨氮等指标一直处于临界状态,总磷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市五水共治办公室的金永红说。
“沉重”在水,沉因在岸
“缺水”的根本症结,在岸上。
“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不合理结构,农村的畜禽粪污直排,工业园区的治污设施不到位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的露天焚烧、填埋,都是造成水体污染和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金永红说。
在生态指导员的调查中发现,生猪养殖集中的乡镇农村溪流水质普遍存在黑、臭现象。而全市生猪低小散养殖户占养猪总户数的92.6%。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管网缺失,全市已开启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户6.6万户,仅占全市农户总数的十分之一。全市85%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仍然依靠乡镇、村的简易焚烧炉焚烧,就近填埋或直接倾倒进河道。
全市近90%的农村工业企业未建废水、废渣处理设施。
多管齐下,“龙头”减负
综合施策、水陆并治。去年10月以来,我市启动“共建生态家园”行动,摸清“生态”家底,并立马行动,如大力保护乌溪江水源地,全面开展生猪禁限养。
我市今年全面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加快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从源头上采取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倒逼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把城镇截污纳管作为城乡治污水的先行工程,对全市45座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确保三年内,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县级达到90%、集镇达到85%。
今年,全市将抓紧建立县级垃圾终端处理模式,188个重点整治村将推行“贺田模式”。到2016年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90%以上。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黑河、臭河、垃圾河能全面消失,而沉重的污水治理“龙头”也能成为汩汩而来的清澈“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