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本是最灿烂的年华。可是对于郑斌来说,18年的脑瘫经历,让他没办法和正常孩子一样追逐自己的梦想,甚至无法生活自理,由他52岁的父亲郑水清照料。
难忘一个叫“爸爸”的早晨
郑水清为儿子一生操劳,只记得儿子18岁的一天早上,叫醒儿子,给他穿衣服的时候,分明地听到了声:“爸爸。”
这是郑水清得到的最大的慰藉。他心中既开心又无奈。1996年,儿子郑斌刚出生时,他也这么开心。可婴儿是难产,很快郑水清又发现刚刚出生的儿子持续发烧,造成脑瘫。夫妻俩动用所有积蓄四处治疗,可是到了郑斌3岁的时候,还不会走路。
多少人多少次劝郑水清放弃,可他不忍心。
9年康复路收效甚微
为了这个儿子,郑水清夫妇四处奔波,1998年带着儿子去上海求医,结果被医托骗了,4000多元买回的药其实只是蚌壳粉。
儿子9周岁时,家里成了低保户。这年郑斌获得了进入省康复中心的资格,虽然年纪有些偏大。
此后郑水清夫妇一直将儿子留在康复中心治疗。在那里,虽然不收取治疗费用,但需要自己承担伙食费。当康复训练时,需要有亲人在场,当父母不能到场的时候,就只能请阿姨在边上看着。
为了儿子康复,郑水清的妻子在康复中心边上开了一间早餐店,以维持儿子康复开销。郑水清在衢州谋生,每月抽空去杭州探望妻儿,每次去都是坐夜车,可以省去过夜的开销。
儿子满18周岁时,离开康复中心,能数清10个数字,只是回到家中训练中断,状态反而不如以前。
天寒非常需要尿不湿
郑水清租住在市区梅花小区廉租房中。郑斌回家后,一直生活在这里,母亲继续在杭州经营早餐店,照顾郑斌的重担,就交到了郑水清的手上。
52岁的郑水清在背后扶着郑斌,他才能勉强站立。他常年垫尿不湿,床上一年四季铺着草席,除了会尿床外,也是避免父亲在抱他下床时,他伸手把床单抓下来。
儿子每天需要3片尿不湿,郑水清选择了最便宜的尿片,20多元一包有32片。天气寒冷,是郑斌尿不湿用量最多的时候。如果有愿意伸出援手的读者,可以支援些尿不湿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