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房产频道_2013 > 家装家居
曝光:30余种化学毒物成木制家具制造业杀手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2-10 14:36:39

  近年来,木制家具制造业发展较快,从业人数越来越多,广东省是我国家具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拥有家具企业6000余家,家具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佛山、中山、东莞、深圳和广州。家具行业中,中小企业、手工作坊占有相当的比例,从而形成了以木粉尘、甲醛、苯系物、醋酸乙酯、醋酸丁酯及噪声等为主的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国家安监部门有关负责人曾指出,我国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中职业危害形势相当严峻,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接触职业危害人数众多,从事木质家具制造人员160万人中有近100万人接触到职业危害;二是职业危害十分严重。苯、甲醛、苯胺等高毒物质超标严重;三是作业环境恶劣,职业病防护设施率极低,企业员工体检率低,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低;四是从业人员防护意识差。

  作业现场存在30余种化学毒物

  据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职防专家介绍,木质家具生产过程中开料、加工、打磨三道工序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噪声;拼板、喷漆、晾漆三道工序因使用有机溶剂会散发大量化学毒物。

  木质家具和人造板制造企业作业现场一般可能存在30余种化学毒物,其中高毒物质4种,主要是苯、甲醛、苯胺和二异氰酸甲苯酯;一般毒物20余种,主要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乙酸丁酯、氯甲烷、甲醇、丙酮、乙酸乙烯酯、乙酸乙酯等。

  苯,属于致癌物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能够引起头晕头痛、昏迷抽搐、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甚至死亡等。

  甲醛,属于致癌和致畸物质,对人体各种细胞均有损害作用。能够引起头痛、心悸、支气管哮喘、肺水肿、口鼻腔糜烂、鼻咽癌等。

  苯胺,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泌尿系统。能够引起溶血性贫血、膀胱炎、肝炎、尿道癌、前列腺癌等。

  二异氰酸甲苯酯,主要损害呼吸系统,能够引起紫绀、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等。

  接触木粉尘可能引起鼻炎、咽炎、眼结膜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不容忽视的家具打磨产生的涂料粉尘,防护不当,高浓度吸入可引发尘肺,危害极大。

  行业工人要做好个人防护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职防专家介绍说,无论是企业还是工人,在家具生产中,要做好预防措施,尤其是涂胶、喷漆和晾漆环节职业危害严重,更要做好防护,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职防专家介绍说,首先企业要做好有毒有害作业环境治理。

  比如说,喷漆环节:须设置独立的喷漆间,不与其他工序混用;喷漆间采用上进风下出风、正负压相结合的通风方式,保证空气新鲜通畅和散发的毒物及时排出;如果采用流水线作业,喷漆作业点须设置局部隔离防护设施并使用水帘(水幕)降毒和流水排毒的措施。

  涂胶和晾漆环节:须与其它作业隔离,并设置通风排毒设施,以确保作业场所有毒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木制品机械加工环节:在产尘加工设备处应设局部排风除尘装置,干法打磨工作台应设置下排风或侧排风的吸尘装置,打磨位置不固定时应采用移动式除尘装置。产生振动和噪声危害设备应采用减振降噪措施。

  同时,企业要做好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一、要清楚使用化学品原料的成分及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采购的化学品原料必须附具中文说明书,可进一步索要有关产品成分构成的质检报告。避免盲目使用有毒化学品,杜绝使用危险性大非法生产来源的有毒化学品原、辅材料。二、可改用水性漆、UV漆等无毒、低毒化学品原料替代毒性较高原料。在不能保证全密闭、无人员接触情况下,原则上禁止使用高度化学品。

  个人防护用品可以阻断或减少有害因素进入人体,因此工人们也应该重视个人的防护。从事开料、拼板、加工、打磨等接触粉尘的工人要佩戴防尘口罩,喷漆、涂胶、晾漆接触有毒化学物的工人要佩戴防毒口罩、防护服、护发帽、手套以及防毒面具。接触噪声应佩戴耳塞或耳罩。

来源: 九正建材网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