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花都区雅瑶镇的火车票代售点,旅客正在排队买票。
网络和电话订票成为今年春运购票的主渠道,传统的火车票代售点日子过得怎么样?
城市代售点生意冷清
1月21日晚,在北京市丰台区经营一家代售点的郭先生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自己的生意。他告诉记者,“以前淡季每天大概能售出150张票,现在平均下来也就七八十张。”
“网络、电话预售期20天,我们只有18天,手里根本没票,这不公平。”郭先生抱怨说,售票量锐减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收入明显减少。他给记者算起了细账:
先说成本。售票机押金10万元、每年上交管理费4万元、房租一年4万元、售票员每月工资2500元、个人每月缴纳保险约1650元。再加上上网费,每月成本超过1.2万元。
再算收入。旅客在代售点购取票时,除票面金额外需另交5元“铁路客票销售服务费”,这是代售点的主要收入来源。“扣掉税费,每售一张票能赚4.7元。如果是取票,每张票要上交1.5元的信息费,而且学生票是不收手续费的。”郭先生翻出售票统计簿指给记者看,“去年11月份总共出票2552张,平均下来每天只有85张。就算按每张票赚4.7元算,总收入是11994元。”两下一减,郭先生说,“等于11月基本没赚钱。”
位于中心城区的代售点经营状况如何呢?22日上午9点20分,记者走进宣武门附近的一家代售点,现场没有一位购票者,售票员陈先生正在看电视。“以前好的时候人多着呢!排队买票的都排到大街上去了。2011年春运的时候,从早8点到10点大约能出200张票。今天到现在才出了17张票,而且基本上都是取票。”网络订票取票不限时,很多人直接在取票机上取票或进站前在火车站取票,也使代售点的生意愈发惨淡。陈先生无奈地说,“每天如果少于150张票,那就肯定亏本。”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西城区、丰台区的多家火车票代售点,基本上都是门前冷清,购票者寥寥无几。
乡镇代售点不减反增
记者从广铁集团了解到的情况则比较乐观。2013年以来,广铁新增代售点2505个,管内代售点总数达4301个,增幅140%,首次实现湘粤两省所有乡镇全覆盖。
在广州市花都区雅瑶镇的代售点,准备回耒阳老家过年的谢先生正在排队买票。“往年都要去7公里外的广州北站购票,今年能在代售点就近买票,方便多了。”想起以前买票的场景,谢先生仍心有余悸:“队伍一直从售票大厅排到站前广场,连厕所都不敢上。”
记者问为什么不选择在网上买票,谢先生说,“我们对上网买票不熟练,到代售点来买,工作人员可以帮着查看多天的票,买到票的机会更大。”该代售点负责人段克容说,“代售点覆盖了镇子3万多人,目前看营业额还不错。”
据广铁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遍布珠三角各地的上千万外来工来说,厂区偏远、时间紧张等原因使他们网络或电话订票后很难取票。许多乡镇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农村没有火车站,当地群众只有到数十里外甚至上百里的县市区或火车站去买票取票。为此,广铁集团大力实施“代售点下乡镇”战略,让售票连锁终端进村驻乡。今年,超过七成的火车票通过“网络预订、代售点取票”的方式发售到旅客手中。
代售点探索新盈利模式
去年11月,郭先生又代理了机票业务,每笔能有3%至5%的提成。通过附加业务来维持经营,是目前北京许多代售点不约而同的选择。陈先生所在的代售点,则采取了延长营业时间的方式,将原定于早8点半的营业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
对于未来,许多代售点的经营者表示悲观。“今年很多人还在观望,如果明年继续赔钱,很多代售点可能会选择转让或关门。”郭先生坦言,“这也符合市场规律。”
网络、电话夹击下的火车票代售点何去何从?有代售点建议,彻底取消5元的手续费,借鉴机票销售方式,代售点从票额中拿3%左右的佣金。还有人建议,将窗口预售期与网络、电话同步,或者干脆取消代售点,普及自助取票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代售点的经营困境,在春运期间得以凸显。从发展趋势来看,代售点业务简单,可替代性强。但是对于不懂上网、没有设备、技术上处于劣势的群体来说,代售点的存在仍有其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