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食用油迎来消费高峰期。眼下,我市的土榨油作坊生意又红火起来,不少市民逢年过节均会到这些作坊采购土榨油自用,或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不过,这些在作坊中自榨的土榨油却可能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问题。“土榨油属于毛油,是没经过精炼加工的原料油,不能直接食用。”昨日,市质监局食品处处长陈光明提醒,土榨油含有害杂质,对健康不利,不提倡使用,消费者应谨慎购买。
土榨油销售兴旺
近年来,“农家”、“纯天然”、“无公害”等食品备受市民青睐。在我市不少市民逢年过节期间,都会采购土榨油来自用或送亲朋好友。尤其是临近春节,我市土榨油销售异常火爆。
“亲眼看着榨油机器榨出来,天然的,吃着也放心。”昨日,记者来到位于郊区的一家土榨油作坊,正在等候买油的市民老万告知,快过节了,自己是坐公交车过来的,准备买15公斤,送给杭州的姐姐。
在南区某土特产经销商店,记者看到有不少用塑料桶装着的散装油。记者随手拿起一桶,仔细看了看,外包装上没有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和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土榨油,价格比一般品牌油还贵,但卖得不错。”老板介绍,土榨油纯天然,质量更过硬,自己也常年吃。
土榨油质量堪忧
土榨油是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吗?“土榨油因为缺乏相关检测以及生产工艺不稳定等,质量安全无法保证。”陈光明指出,食用油并不是简单压榨这么简单,中间还有很多复杂的程序,例如杂质、游离脂肪酸类物质、苯并芘(致癌物质)等都要通过精炼工艺来去除。“食用毛油对身体危害极大,我市城乡市民有食用毛油的习惯,应该改变。”
据市山茶油协会秘书长赵普义介绍,使用土榨方法榨出来的油在业内被称为毛油,以山茶油为例,毛油通常颜色深暗,透明度差甚至浑浊,久置后有沉淀物和悬浮显现。“毛油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经过脱酸、脱色、脱胶、脱臭、去除水分和杂质等一系列工艺后方可成为供直接食用的精炼油。”
针对市场上土榨油价高且热卖的现状,陈光明解释说,食用油的制取工艺主要有两种,压榨和浸出。一般土榨油作坊,因加工设施简陋、工艺简单等导致出油率低,浪费严重。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使用有机溶剂,以大豆为例,浸出法比压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造成土榨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出油率低,浪费严重;二是人们消费误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