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版“小沈阳”郑树翔。
“哎,那不是小沈阳吗?”1月18日,江山某公司的年会上,正在表演脱口秀的郑树翔又被人认出来了。
自从去年参加了江山达人秀比赛,因模仿小沈阳获得亚军后,郑树翔俨然成了江山名人,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大家都叫他“小沈阳”。
更让江山人开心的是,这个“小沈阳”会说江山话,表演的节目也经常有江山段子。
早在去年7月,记者就见过郑树翔。当时,他还在企业上班,工休间歇在车间里给同事们表演小沈阳的小品。没有舞台上的那一身装束,郑树翔看起来并不像小沈阳。可是,真正表演起来,一举手一投足,再加上一口东北味儿的小沈阳腔调,郑树翔就像被小沈阳附体。
上周,记者再次见到郑树翔,并面对面地采访他。聊天中,他时不时就进入了小沈阳的状态,有时候自然得甚至没有了表演和模仿的痕迹。
从小爱好文艺,
终于碰上小沈阳
28岁的郑树翔是江山贺村镇人,从小爱好文艺。在农村上小学时,他爱唱歌,老师屡屡推荐他去江山市区学习。上初中时,他爱朗诵,他朗读的课文《口技》,老师评价说跟录音里的没区别。
“我对文艺很有兴趣,不过家长觉得考大学才是正经事。”郑树翔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都在文艺上,又没有得到培养和施展的机会,所以,自己对学习一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到了高中,眼看着身边都是“尖子生”,自己更是兴味索然,连性格都变得特别内向和木讷。最终,郑树翔上了一所不入流的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
在大学里,郑树翔的文艺细胞“蠢蠢欲动”。学校组织文艺活动,郑树翔试着报名。当时,学校里流行打IP电话。他以此为题材,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小品——《骚扰电话》。没想到,这个小品赢得了满堂彩,最终,还拿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应该是从那一次起,变得有信心了,人也慢慢开朗了。”郑树翔说,直到毕业,他都是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
到了工作单位,郑树翔也一直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但凡单位组织文艺活动,都有他的份。有一次,郑树翔和同事们聊到了小沈阳。那时候,小沈阳因为小品《不差钱》走红。郑树翔兴趣最浓,聊着聊着就模仿起小沈阳的样子,绘声绘色地演了一段。几个同事很惊讶,说他模仿得太像了。
模仿小沈阳的出色表现,给郑树翔打开了一扇门。在江山一家电子公司工作了3年,郑树翔就在公司年会上连续演了3年小品。那时候,赵本山表演的是《卖拐》,他表演的是《卖裤子》。一样是续集,一样赢得满堂彩。
看到观众乐得前俯后仰,
感觉很幸福
大概是因为喜欢的缘故,郑树翔模仿小沈阳一点都不费劲。“就是每次有新作品出来的时候关注一下,多看几遍就会了。”郑树翔说,他模仿小沈阳4年多,也就参加江山达人秀决赛的那段时间,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了几次演出视频。
比模仿更花心思的是创作。
一个月前,郑树翔在江山达人秀决赛的舞台上,表演的是小沈阳的小品《我是大明星》。舞台设在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的文化礼堂内,台下里三层外三层围坐的多是江山本地的观众。郑树翔别出心裁地在表演中加入了一段讲足球的段子,而且是用江山方言演的。一时间,原本就笑声连连的观众更是热闹,笑声、掌声、喝彩声不断。
“我觉得是演给江山人看,有些江山元素在里面会更吸引人。”郑树翔说,这两年,江山方言版的歌曲和微电影在网络上有不少点击量,他受此启发,在自己的小品中加入这个元素,没想到很有“笑果”。
郑树翔说,他很喜欢小品这个形式,不管是小品的创作还是演出,都能带给他快乐和幸福的感觉。特别是站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的表演让那么多观众乐得前俯后仰,那种幸福感用语言都很难形容。
一个月14场演出,
为创作筹资金
参加江山达人秀的比赛,郑树翔不但赢得了亚军,还赢得了舞台。整个一月份,郑树翔接到了14场演出邀请,日程排到了腊月廿五。正月里也有演出,有时候还要一天演两场。
“可以表演,还有收入,怎么会辛苦呢?”郑树翔说,登台演出是他的梦想,曾经的梦想现在实现了。
尽管收入不菲,但郑树翔并不打算以此为业。演出之余,他仍然很用心地经营着他跟妻子合开的广告公司。而演出赚来的钱,郑树翔都存进了自己的“梦想基金”。他计划用这笔钱来“养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拍自己创作的小品短剧,在网上做自己的脱口秀专栏等等。总之,就是用自己的兴趣爱好给更多的人带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