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用"亩产效益"来评级 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日子难过了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1-18 14:25:52

以钱江潮闻名的浙江海宁,现在又站到了改革大潮的浪尖。资料图片

  临近年末,普通人都在忙着置备年货准备过年。而对嘉兴海宁市的上千家企业的经营者来说,这个年并不如往年那样好过。

  2013年11月1日,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从土地、能源、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配置改革入手,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更发挥市场“无形之手”作用,逐步破除要素配置体制障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具体的做法是,建立企业评价体系,以“亩产效益”给企业进行等级评定。根据各自等级,企业在用地、用电、用能、用水、排污、信贷等要素上,将会得到差别化对待。

  对海宁的企业主来说,这是一场考试,也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5%能耗大效益低的企业,如果不加快转型升级或另谋出路,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关门大吉的命运。

  为何要改

  土地等要素资源

  限制了经济发展速度

  海宁和全省绝大多数城市一样,经济发展面临市场需求激增、有效供给不足、区域供给失衡等共性问题。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许明华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海宁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28%,而全省的平均水平为11.5%;全市到2020年可新增建设用地6万亩,目前已用4万亩。

  一方面,许多谋求发展的企业找不到地;另一方面,又有部分企业屯地,或出租或荒废,造成资源浪费、效能低下。

  “其实,海宁一直都在想办法摆脱困境。”许明华说,2011年,海宁就在全省率先试水,通过价格杠杆、税收调节、用地效率、银行信贷等十大措施倒逼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低效用地、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效果仍不够理想。”在许明华看来,十大倒逼措施在执行中,更多只能使用行政手段。

  怎么让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相互配合促进?在之前探索的经验基础上,去年9月11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改革在2个月后的11月1日启动。

  怎么改

   “亩产效益”差的企业

  用电、用能都比别人贵

  在海宁,占地3亩以上的工业企业,共有1659家,他们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对象。

  先是对企业进行“考试”。根据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等6个指标,对企业的等级进行综合评定考核。在改革之初,这项工作就已经完成。1659家企业按照纺织、皮革、机械电子制造和其他等四大行业进行分类排序。考核排名前80%的1214家为A类企业(重点扶持和鼓励提升类),15%的312家为B类企业(整治提升类),5%的83家为C类企业(落后淘汰类)。

  根据各自的评级,企业在用地、用电、用能、用水、排污、信贷等要素配置方面会得到差别化待遇。

  以浙江敦奴联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主营时装的企业拥有员工2800多名,运营4个品牌,直营、加盟店铺600多家,但厂房占地仅有30多亩。公司副总王浙峰说,因受资源限制,近年企业多次向政府要地均未获得支持。

  在这次评级中,敦奴公司评分排名海宁全市第二、行业第一,成了“优等生”。很快,改革的好处就来了。目前,敦奴公司已经拿到海宁南北大道主干道旁的198亩地,是老厂房的5倍多。

  “以前我们去要地,人家会问,‘凭什么啊’;现在,有了这个新政策,我们就理直气壮了。”王浙峰说。

  不仅土地资源,电力、排污权、信贷、技术等资源要素也充分地向亩产效益更好的企业倾斜。

  “作为重点扶持类企业,我们在用能、用电上将得到保障。”王浙峰说,往年夏季用电高峰,他的企业用电受限,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今后,这一现象将得到改观,再加上有了新厂房,企业拿单的底气更足了。

  据了解,敦奴公司今年春夏装的订单已达93万件,同比翻了一番。

  成效如何

   35家效益差企业关停

  腾退土地1759亩

  几家欢乐几家愁。被评为C类的企业,日子就非常难过了。

  浙江宏仕达新材料公司就被评为C级,电力部门对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政策,限额标准内,每度电提价0.1元;限额标准外,每度电提价0.3元。

  “光用电成本,每年就要多支出几十万元,再不转型,就是慢性自杀。”宏仕达公司总经理殷志达说。

  据了解,海宁全市83家C类企业占用3000多亩土地,亩均税收却不到2万元。截至目前,这些企业中35家已签订关停协议,腾退土地1759亩;19家兼并重组,12家进行技术改造。

  “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犹如一根指挥棒,根据成绩单,不同评级的企业将获得不同资源,不用政府出手,企业会想方设法转型升级。”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许明华说,企业都坐不住了,为了争取更多更好的要素,必须你追我赶自觉转型。

  海宁市委书记林毅打了个比方,“过去企业关停并转,更多利用的是行政手段,就好比外科手术,‘咔擦’切掉;这次改革,更多利用经济的、市场的、法律的,再附加必要舆论的、行政的手段来倒逼,就像中药调理,更合理、公正、符合市场规律。”

  “我们的改革也才刚刚开了一个头。”林毅说,如何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改革规则,打造更加公平有序的要素市场,还需要政府进一步自我“革命”,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更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力争为全省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海宁样本”。

  对话海宁市委书记林毅

  政府制定规则,市场决定企业前途

  记:要素市场改革实行两个多月,你的感受怎样?

  林:改革给了海宁新的发展机遇,把海宁的主体、机制、环境都激活了。短短两个月,成效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83家C类企业全部进入关停并转状态。特别是印染、化工、制革三大行业,都在积极进行变革。

  记:在这场改革中,政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林:政府做顶层设计、制定规则。我们按6个指标给企业打分,就像高考一样,各门成绩多少分,一目了然,这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当然,也不搞一刀切。比如,对一些成长型、科技型企业,我们会给他们成长空间,允许一定年限内不参与评比。另外,刚投产的企业,三年内也不参与评比。

  与以前全靠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现在的办法更为公平合理,对企业来说,也更容易接受。还有一个好处是,这套制度激发了企业内在的转型升级的动力,当然比外在的督促效果更好。

  记:两个多月运行下来,遇到的最大问题或阻力是什么?

  林:最大的问题不在企业,而在政府方面,该怎么把改革进一步深化。

  目前效果还不错,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下一步,政府还要对规则进行完善,使其更加合理、科学、公正,符合市场导向。要素改革以前从未有过,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何发挥政府的积极促进作用,这些都要好好思考。

  代表委员微调查

  1.你知道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吗?

  A知道B不知道

  在我们随机调查的20名省两会代表委员中,选“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各占50%。毕竟这项改革还在试点,只推行了两月,许多代表委员表示,是否真有成效、成效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2.你赞成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来把企业分成A类、B类、C类,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用能、排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措施吗?

  A赞成B不赞成C不好说

  50%的人选了“赞成”,40%选了“不赞成”,另有2人觉得这样的方式是否合适,不太好说。

  3.你认为把要素差别化配置和企业亩产质量、效益相挂钩,能倒逼企业优胜劣汰、转型升级吗?

  A能B不能C不好说

  60%的人觉得“能”,35%的人觉得“不好说”,只有1人选了“不能”。其中一位人大代表说,这项改革一定要行政配套,强力推动,才能取得成功。

  4.你认为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对企业进行“考试”,按成绩单分为A类、B类、C类企业,这种政府重新制定游戏规则的行为,对企业公平不公平?

  A公平B不公平C不好说

  30%的人觉得“公平”,15%的人觉得“不公平”,占多数55%的人选了“不好说”。

  5.你觉得,海宁实行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对全省来说有没有推广意义?

  A有B没有C不好说

  35%的人选了“有”,15%的人觉得没必要,更多的人觉得“不好说”。

  简要分析:历史证明,任何一项改革,在取得成功之前,或在被公众熟知和理解之前,必然会有疑虑或反对的声音出现。毕竟,改革总会触及某些层面的利益。只有通过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能够将目前不利局面引向正确的方向,这项改革才算是成功的。从目前看,海宁正在进行一项积极的探索。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